第83章 与欧亚走向深度合作

一是用一架美国飞机完成了德国小胡子元首的梦想,他知不知道,会不会多少有点不愉快,而且以后都用美国飞机,这样没问题吗?

还有,为什么欧亚不自己增资来扩充资本金,用来添置DC3飞机呢?

于是也试探性地问了问,发现施密特是真的丝毫不在意飞机德国美国国籍这件事,博士表示,连德绍的工厂里都在大批聘用美国工程师,用美国人发明的金属蒙皮技术。谁介意这个啊……他介意的只是犹太人。

“是吗?连自大的容克斯也会找美国人帮忙吗?”邢骁霏觉得有趣。

“以前容克斯在我们面前也很吊,现在好多了。”施密特博士注意到邢骁霏对容克斯的浓厚兴趣,主动跟他谈起了他在欧亚和容克斯一次打交道的过程。他并不是抱怨,而是很理性地说着。

“你知道,邢,在华夏开辟新航线着实并不是容易的事,华夏的机场本身很少,一条航线往往就意味着还要自己建设机场。

即便有机场,也缺乏高标准的飞机跑道,往往是那种最简易的跑道,甚至就是一块空地,这些都对飞行员的技术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华夏缺少足够的通信设备、准确的天气预报系统,以及地面导航系统,这三种有效的工具,飞行员经常会迷航,而且一旦飞机受损,如果没有配件的话,那么很可能需要在原地等上好几周,才能获得配件补给。”

就在这时,容克斯公司的容克52这种大型运输机出现了,正好填补了欧亚航空公司在中长距离航线这方面的空白。不过无论是他的欧亚,还是和汉莎公司采购部联系容克斯,都杳无音讯。

邢骁霏点头道,“容克斯自视过高,比较难打交道,这一点我深有同感。”

“你听我说,第二年,我甚至拜托了德国驻华大使,亲自要求容克斯公司尽快派一架容克52型新飞机到华夏来,为华夏政府方面进行性能展示。

可此时容克斯公司自大得很,总是说正忙于处理来自世界各地的订单,对华夏市场并不是非常重视,即便驻华夏大使出面,但处理此事的效率依然并不高,拖拖拉拉地,一直到下半年。”

邢骁霏同情地点着头。他太了解了。

但是就在这时,一个有力的竞争者的出现,把这一切都改变了。这就是美国的飞机制造厂。美国人也对庞大而刚刚起步的华夏航空市场非常感兴趣,向华夏大力推销其生产的三引擎大型运输机。

燃文书库

感到威胁的容克斯公司,立即一扫上半年的漫不经心,以极高的效率运作起来,迅速派出了一架编号为D-ABAN的容克52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