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的喜宴,让前来道喜的宾客们大开眼界,震惊不已!

社员们都从家里把八仙桌搬了出来,在大街上依次排开。

“亲家母,办个喜事开这么多桌吗?这要买多少肉啊!”

王翠花的老娘过来贺喜,一脸震惊的说道。

“亲家母,这也没办法啊!乡亲们看得起咱们,过来喝喜酒是给咱们脸面,咱们总不能把人赶出去吧!

至于肉嘛,清风县这么多养殖场,多跑几家,再加上孩子们上山打猎,总是够用的。”

刘桂枝打着哈哈回答道。

“亲家母说的是,还是老周家在生产队人缘好,大家都给面子。

也多亏了孩子们会打猎,前几年生活困难,亲家母没少让翠花帮衬我们,才让我们捱过了最难的那几年。”

王老太拉着刘桂枝的手,一脸感激。

“亲家母,都是实在亲戚,相互帮助是应该的,不用一直记在心上。”

只要不是贪得无厌,狼心狗肺的亲戚,刘桂枝对人一向大气。

“各位远道而来的贵宾,请到老周家就坐,马上安排上菜。

社员同志们,咱们就坐在街上吧。

前来道贺的人实在太多,照顾不周还请见谅。”

民兵队长王富贵,拿着个铁皮卷成的大喇叭,站在老周家门口反复喊着。

老周家的院子里,临时搭建起的伙房,周围围着整个生产队的年轻小伙。

这都是被安排了负责上菜的任务的。

“小伙子们,你们分成三队,周强带着一队负责家里的宾客。

周刚带着一队,负责院门外往西的社员们。

虎子带着一队,负责院门在往东的社员们。

不要乱,不能上重了,也不能漏上了,大家辛苦一下,晚吃一会儿,伙房里给你们留了好几桌,足够你们吃。”

老支书做着最后的工作安排。

“老支书,您就放心吧,绝对出不了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