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5章 石碑胡同

官园说的就是张铁军现在要建办公大楼那地方的边上,国家儿童中心那里,那地方原来是两座王府和一片官家花园。

现在那片花园还在。

至于回回营,就是国家大剧院那地方原来的称呼,原来那一片是回族的生活区清真寺还有兵营。

原来新华门是不存在的,那地方是围墙,没有门,墙里是一片假山,假山上面有个高出围墙的小楼,在里面可以看到对面的清真寺。

这个回回营实际上应该叫红帽子回回,是要给大清出兵打仗的维吾尔族。

这样的阁楼整个故宫皇城里有两个,一个在故宫后花园,一个就在这里了,相传是为了能让香妃随时看到清真寺和家乡景色而建。

袁世凯称帝的时候,把阁楼扒了在这地方开了一道门。

对面的清真寺和回回营也是老袁拆的,刚开始是去商量来着,结果商量不通,于是就暴力强拆,直接给炸了。

五八年的时候,当时决定要建一座国家级的演出场所向建国十周年献礼,但是因为资金的原因最后只建了大会堂和博物馆。

不过虽然没建成,但是地址定出来了,也进行了拆迁平场,就是回回营这里。

当时估计谁也没想到,这一暂时搁置就是好几十年,九六年的时候,才又把这个未完成的计划重新提了起来。

这块地也就这么放在那撂荒了好几十年,刚开始是围着,后来有人种地,再后来就有人搭棚子做上了买卖,一直到这会儿。

你还真别感觉意外不可能,京城像这样的地方多了去了。

被盖上房子住人的地方都有的是,像世纪坛公园那地方原来也是空地,世纪坛动工的时候不少人家都在那住了十多年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几大中心开始对人产生巨大的吸力,北漂,南漂,东漂从偶然到必然,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被吸引过来留下来的可不只是大学生,更多是那些真正的底层人,他们甚至就是为了一口饱饭来到这里。这也是一种趋势。

摆个路边摊就能活着,搭个棚子就能住着,受着苦熬着罪期待着未来。

谁知道他们在期待什么?能期待来什么?

张铁军根本就没想明白为什么,但是这事儿也不用他琢磨,又不是对他个人,反正说让自己在这建就建呗。

悠悠书盟小说网

“那啥,我能不能再提个请求?”

“什么?说吧。”

“就是那个中法大学旧址那地方,能不能卖给我?行的话我寻思把办公室搬过去,现在在这边儿感觉不大合适了。”

“那地方现在谁在用?”涛哥扶了扶眼镜。

“航空总公司有一点儿,京仪厂占了大部分。”

涛哥点了点头:“你先回吧,抓紧时间把事情落实掉,这边儿我问一下。”

张铁军敬了个礼出来,到了外面他就让小武把车开去了西交民巷。

跨过长安街,顺着石碑胡同往南下来是兵部洼胡同,大概六百米就是和西交民巷交叉有路口了。

西交民巷的中段正好从几个银行的家属片中间划个弧线穿过去,按照涛哥的说法,这一片儿银行家属院儿也划给他了。

石碑胡同和兵部洼胡同其实是一条路,中间以东绒线胡同做为分割点,从西长安街贯通到前门西大街,全长八百米。

兵部洼胡同以东是明代兵部的所在地,因为地势低洼经常积水,后来兵部搬去了皇城北,留下来这么个地名。

车子走到东绒线胡同胡同口的时候,张铁军无意中看了一眼路牌。

向北是石碑胡同,向南是兵部洼,当时他就一激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