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1章 标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包括这五家在内,国内所有的地产开发公司走的都是港岛的路子,都是以赚取最大利润为目的经营方式。

实话实说,这几年东方的迅猛崛起对他们的影响那是相当大的,说不好听点那就是在断人财路一样。

那他们就默默忍受了?

当然不可能,他们恨不得把所有知道的招术套路都用出来,最好是直接就把东方踩死。

但是特么的,东方不讲武德啊,根本踩不动。或者说根本就不敢去踩,就特么特别憋屈。

乐读书屋

其实几个人一出现张铁军大概也就明白他们想说点什么了。

“其实我以前就说过关于房地产这个问题,”张铁军也不用他们问了,直接开门见山:“这些年东方也一直在实践。

房地产开发这一块在我来看,它的主要目的不应该是赚钱,而是服务社会,服务老百姓。

当然,不是说不能赚钱,是赚多少怎么去赚的问题。

你们首先要有一个意识,那就是我们的国体是什么,我们的发展目标在哪里,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考虑经营,否则就走不对路。

房子,从古至今都是国人的刚需,是生活的极其重要的部分,是咱们中国人家这个词的指代物。

咱们在这一块的模式也好理念也好,最开始参考的是小日子的东西,后来又学习香港,这里面就有了一个问题。

不管是小日子也好还是香港也好,和咱们不管是在国体上还是意识形态上,都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异的。

这个差异,问题,根本就在利润这一块。怎么赚钱。

公司经营是需要利润的,国家也需要税收,所以考虑赚钱肯定是没错,尽量赚到更多也可以说没错,关键是标准是什么。

国外的标准是什么?是更低的地价更低的投入成本,更高的房价,这就是典型的资本思维。

我们现在国内的这些地产开发商,不管规模大小,基本上走的也都是这个路子,为了赚钱去赚钱,为了赚更多的钱。

本末倒置了呀,尤其是你们这些国资企业。

我们的标准应该是保障全体国民的基本居住的权力和权益。这才是我们的国体所在,也是东方一直以来执行的思维形态。

地产这一块的利益牵扯太大了,牵扯的部门也太多了,如果底层标准错了,那将是一个相当恐怖的结果,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所有人。

尤其是在经济方面。

现在什么都还是刚开始,可能你们会说有多大的拉动,有多大的潜力,但实际上呢?我不相信你们不清楚,那么多例子摆在那。

对吧?港岛的笼子房你们没见到过吗?小日子的居住情况是什么样子你们没看到过吗?

为什么美英各国大街上有那么多的流浪汉?为什么有那么高的犯罪率?

我们要明白,不管小日子还是港岛,骨子里执行的都是殖民地经济,他不用考虑国民也不用考虑结果,他只要钱。

那么我们要什么呢?

我实话实说,东方搞地产开发这一块的主要目的,就是控制房价和建房标准,这几年你们也应该有所体会,要不然也不会来找我。

我们可以把住宅这东西分成几块,基本居住,改善居住和升级居住,也就是豪华小区,别墅。

你们应该看得到,东方从来也没碰过后面这一档,我们一直都在大面积的建设基本居住用房,一直在努力改善基本居住情况。

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分散城市的人口密度。

这其实是你们应该做的事情才对。

你们可以把赚取更多的利润放在后面,放在高档住宅豪华居住条件这一块上,去赚有钱人的钱,但是基本盘不能动。

我也不怕和你们说,在基本居住这一块,谁也不允许动,我储备了大量的土地就是要来保证这个结果的。

包括毛坯房和所谓公摊,还有预售,最好都不要在保障性住宅和商业房产上出现,这些套路你们还是用在高档住宅上去赚钱。

其实地产这一块本身的利润就很高了,我都不知道大家为什么都是一副特别不满足的样子。

我也不怕和你们说,明年,等到交接了以后,那边的地产行业也是要变动的,不管是住宅还是商务地产都需要散散热。

底层居民的居住情况必须要改善,商业和商务地产的租金必须要打下来,要把这几年他们拼命炒起来的泡沫散掉。”

从主体交接的消息公布那个时候起,那边的地产商们就开始各种炒作,大家和银行联起手来搞,把楼价炒的天一样高。

这事儿咱们就不知道吗?并不是,起码在座这几个人都是清楚的,只不过他们想的是房价高了好啊,高了可以多赚钱。

可以说,自从申城和深圳在这一块尝到了甜头以后,把整个行业的思维就都给带偏了。

是他们看不到结果吗?怎么可能,一个一个都长着八百个心眼子,只不过是不在意罢了,反正又不会影响到自己。

“在基本保障性住宅这一块,我会全力推动立法,会把像捂盘,炒作这些行为都归为犯罪,会限制保障性住房的交易条件,也包括商业用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商业这一块没必要吧?”贺董问了一句。

“会比住宅这一块宽松,但是必须要管起来。”张铁军摇了摇头:“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房租涨了物价要不要涨?

很多东西都是联动的,尤其是地产这一块,牵扯太多太大,会直接干系到民生的问题。

这一块本来就是个沉淀池,是不存在资本流动的,扔里多少沉多少,如果任由着大家乱搞那个结果没有人能承担得起。

到最后什么都要涨价,面子上经济体量在大幅提升,可实际上呢?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