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急需的钢材有三种,镍铬加钛合金钢,高强度低合金加钒结构钢,铜合金高屈服强度钢。
研发这一块其实问题不大,很多东西在日后都是公开的,包括数据和工艺这些,现在难的是生产,比如超宽幅十万吨以上级轧钢机。
研发的事儿张铁军交给了自家在香港的研发中心,就是那个为发动机,航空发动机和电脑芯片等等技术而建的那个大型研发基地。
本钢要承担的是生产任务,包括厂房建设,超大型轧钢机的安装调试,原料加工,化工合成这些。
这个其实也没那么急,大船自身就需要填海建设,进行整个厂区以及技术设备上的升级,这个时间足够本钢和其他相关企业进行升级准备了。
大钢目前的主要任务是重建厂区技术升级开展培训,恢复生产还需要时间,暂时不考虑它的生产能力。
张总也是做了很多工作的,和张铁军倒了一些苦水,包括一号二号高炉的改造,矿山采选机械的升级更新,年年打报告年年动不了。
上面拿钱的时候满脸笑容说的可好听了,你要花钱他就一脸苦相装听不见,完全不管你的实际生产情况,反正交少了就不行。
可是你要说他不掏钱吧,人家有人脉的重复建设都能拿到钱。
这个就是结构问题了,主要还是级别差的原因占了主要。这个谁也没招儿。
张铁军也只能表示帮忙试试,也不敢就说能行,这里面的问题特么的就特别复杂,本来很单纯的事儿因为人而复杂。
社会很单纯,复杂的是人,这个话放在哪里都是合适的。
就像张铁军本身就是碎矿工人出身,那边的很多设备实际上都应该淘汰更新了,一直就是在糊弄,坚持着用。
反正中间的损耗谁也不在意,累的也只是底层工人。厂长不想换吗?不是,他也是年年打报告。
什么也说了不算是老国企最大的特点,完了还要背最大的责任。
就像那句话说的,有钱吃有钱花有钱养小花,就是没有一点钱能拿给爹妈。本钢做为东北的工业之母,已经老了,躺在地上抽着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从大白楼出来,张铁军的心里也是有点堵,有点沉重的,咬着嘴唇琢磨着,自己是不是能想点办法。可是太难了。
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个子丑寅卯,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等到了京城再说,看看能不能找到机会向相关人士递个话。
溜溜达达顺着大马路往回走,BB机BB,BB的响了起来,拿出来一看,是李局长办公室的电话。
张铁军吧嗒吧嗒嘴,扭头往南边看了看,犹豫着是回电话还是过去一趟当面说。大白楼挨着市府大楼,就在市局和商场中间的位置。
嘀嘀……车喇叭响。
张铁军往边上让了让回头看过去,是于家娟那台奔驰,往驾驶座上瞅了瞅,还真是于家娟。
“你开车跑这干什么?孩子呢?”张铁军往车里看了看,没人了,就她自己。
“我妈来了,我让她给我带会儿。上来。”
“干什么?”
“干你,昨天光刺挠了毛都没沾着,你到是不难受。上来呀。”
“去哪?”张铁军犹豫了一下,还是拉开车门上了车。
“你不是让我搬这边吗?就拿嘴搬哪?等两天你就跑没影了我去找谁?”于美人剜了张铁军一眼:“一看就是根本没上心。”
张铁军还真把于家娟房子这事儿给忘了,这两天这事儿实在是太多了,一件跟着一件的。
“还真给马虎了,”张铁军马上道歉:“这几天事情太多,电子厂那边也出事儿。走吧,过去你自己挑挑。”
李局长那边就让他等会儿吧,顾不上了。
“我要是搬过来,车往哪停?”于家娟把车拐到东方家园这边,一边慢慢往前走一边打量着马路两边:“这瞅着还挺热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