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啊,租给公司,该给我房租就给我房租。”
“……你要是挣不着钱就怪了。真能算。”
“谁在里面?”有个男的在门外问了一声。
“我,进来吧。”张铁军回头看了一眼,走了过去。于家娟低头看了看身上,看弄没弄利整。
“你是?”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走进来。
“我是张铁军,刚把这栋楼买下来。”
“哦哦,我感觉应该是。我是书店的经理,我姓黄。你有多大年纪?”
“咱们不谈年纪,就谈事儿行不?”张铁军笑起来:“谈年纪我有点吃亏,我今年十八。”
黄经理也笑了笑,看了一眼走过来的于家娟,眼睛里惊艳了一下:“那个,我还是叫你张经理吧,你看是不是上楼坐坐?”
“你叫我铁军儿就行,论年纪你是长辈。”
三个人上到二楼,来到黄经理的办公室。这个楼可以看成是长方形,书店占了其中的一个大半边,并不是整个楼层。
黄经理,还有十几个员工,他们一起随着书店转到了张铁军名下……明显是那边在借机甩包袱,如果调回去这些人还得重新安排工作,以后还要发工资。
现在这样直接甩过来就轻松多了,还可以美其名曰紧跟时代步伐,在改革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或者叫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努力开创改革新风尚。
这种事儿以后会越来越常见。
“我先说。”坐下以后,张铁军先开了口:“首先,书店继续经营,不会撤,这个我保证。书店所有的资质资格都转移过来了。
另外,你继续当你的经理,暂时什么都不会变动,也就是换了我来给你们发工资,你和大家说一说,让大家安心。
我买这栋楼是我和朋友开了一家广告公司,以后会在这里办公开展业务,等广告公司开张以后会和书店这边探讨开展一些合作。
这个你有个心理准备就行,不涉及书店这边,以后等这个阶段平稳过去以后,咱们两个再找时间来商量后面的事情。
书,磁带什么的这些都是正常进正常卖,以后咱们自己也会尝试一下出版这方面,但是不是现在。
嗯……暂时就是这样了。
对了,大家以后的工资都会涨,说一下让大家高兴高兴,不是画饼,广告公司正式开业以后就会落实这事儿。”
文化部门的,尤其是文化部门的下级单位在这个时间段工资是相当的低,一个月也就是二三百块钱,真不知道这些上级部门是怎么忍心发出来的。
而且这样的单位在这个年代那是非常的多。
九五年以后的下岗大潮,重点地区就是辽东,沈阳是重灾区,除了工厂以外,这些单位也是占了好大一块名额。
九十年代全国下岗人数大概有七千万,东北就有两千多万,占当时东北总人口的五分之一。铁西七十五万人口五十万人失业。
而且各地区的下岗模式也不一样,像申城搞的是协保,还有四零五零工程,在东北就是咔嚓一刀,滚回家自生自灭。
“你们不用感觉书店转给了我,从单位变成了私人经营就不是好事儿,我和你们说,这是好事儿,工资会涨,业务会涨,没有了公公婆婆,这不是好事儿么?”
“没有没有,”黄经理笑了笑:“同志们的情绪还是比较稳定的,只要书店还开下去就好,其他的可以慢慢来。”
“先一切照旧吧,”张铁军点了点头:“不过,你得把那些挂名的,花班的给我列出来,我不是单位,不养闲人,请他们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