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军用防爆网墙

自从人类有战争开始,“修筑军用工事”就一直是很重要的行动。

我国古代军队非常善于,修筑各种防御设施。

最出色的就是功能完善的,古代城墙以及万里长城。

而西方军队也修筑有各种堡垒,这些都是永久性的军事设施。

当军队外出作战时,往往还需要临时性的防御设施。

中外军队都会砍伐木头,做成木墙、栅栏、拒马、鹿角,或者修筑木质的望楼、箭塔。

后来军队开始采用沙袋装满泥土,堆积工事掩体。

从泥土到沙袋,似乎只是简单地加了个“皮”,却使得工事构筑取得了很大的改进。

艾斯科防爆墙(HESCO),最早出现在80年代,由艾斯科公司发明。

这种新鲜玩意一开始被用于,沙滩和湿地的防侵蚀防洪涝。

显然这也是传统沙袋的重要工作领域。

后来M军发现了艾斯科的价值,将其引入战争之中。

艾斯科的结构并不复杂,有点像可折叠的大型整理箱。

整理箱的“骨架”用的是网状镀锌钢的笼子,内部则是聚丙烯(重型塑料)做的里衬。

当需要修筑工事时,则可以把艾斯科的“箱笼”用人工展开固定住。

然后采用大型机械往箱子中装载沙土、碎石等填充。

填满之后,便形成厚厚的一堵土墙。

可以作为阵地、营房、哨所、机场的掩体工事。

而且相比传统沙袋,艾斯科首先在装填速度上大为提高。

传统的沙袋依靠士兵,用铁锹装沙袋速度很慢。

一名军人1小时大概,可以只能填20个沙袋,还要累得半死。

而艾斯科防爆装置本身体积较大,可以使用工程机械直接装填。

除此之外,艾斯科类设备本身就是模块化的产物。

根据修筑不同设备的需要,厂家可以直接生产形状、高度、宽度、厚度不同的“网箱”。

然后在战场上,军人也可以根据地形、假想敌和工事的规划。

用多个不同的网箱,像玩乐高积木一样拼凑出不同的工事。

再一一灌注沙土和碎石,这显然也比沙袋要方便许多。

在实战中,艾斯科类装置构成的工事,展现了很不错的防护力。

首先,一个或一组艾斯科单元框架。

联盟书库

尽管折叠时只有几十公斤,但当它展开并填充满沙土碎石后,则重达数吨乃至数十吨。

而且这是一个坚实的墩子,在地上非常稳固。

甚至还可能通过链接装置,与前后左右的其他墩子相连。

据报道,在伊L克,武装分子驾驶的自爆卡车。

冲上艾斯科防爆墙,也只落得自取灭亡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