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牌楼附近庙宇也多。仓街南侧有城隍庙,曾为西昌小摊贩集中地。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初九为庙会日,游人如织,非常热闹。东南方有清真寺,因回族宰杀羊子,所在巷子原名宰羊巷,后因巷名不雅遂改为吉羊巷。府街的上侧有东岳庙,曾作为《宁远报》及宁远剧团的驻地。东北有东林寺。仓街西口有景净寺、白塔寺、关帝庙。
今年80岁高龄的史在德是土生土长的西昌人,他还清楚记得,自己上小学的时候,四牌楼还在,一共有三层,底层是售卖各种生活用品的柜台。77岁的川菜大师陈盛先生也还记得,当时的四牌楼下有四个门,分别面向北、南、府、仓四条街,四道门都可以进去。四牌楼楼上是茶馆,楼下是餐馆。他甚至清楚记得那餐馆的名字,叫“古楼春”,是很大的一个馆子。这样的四牌楼,注定成为西昌老城的历史记忆。是西昌人心底最深沉最悠远的乡愁和牵挂。北往南来,寻根问祖,柴米油盐,吃喝玩耍,无不跟她攀上关系,扯上联络。
四牌楼毁于何时?《西昌史话》认为是20世纪 50年代:“这座西昌城的标志性建筑,于 20世纪50 年代“大跃进”时期被拆毁,万分可惜。”
由凉山州民政局编撰的《凉山地名故事》之《漫话四牌楼》一文则说:四牌楼从1946年起就开始拆除了,“1946年,拆除牌楼四周民房扩街;1950年后,楼中神像被毁;1957——1958年,四牌楼全部拆除。但四牌楼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其他的人去逛古街,我还在听听当地人说四牌楼的故事,所谓一城一故事,人生一半是烟火一半是清欢。
我说“早就听说古城有很多地道的西昌小吃,之前没吃过油茶,这个特意过来品尝一下,顺便看看西昌的古城、古街,感受一下这里的烟火气,非常棒。
我打听到古城“老味道”——孙姐南街姐妹油茶每天人头攒动,西昌特有的小吃油茶和特色豆腐脑等既“叫座”又“叫好”,老味道不仅留住了西昌的市民,更引流了一大批游客。”
我们走到姐妹店面,我们第一次吃油茶,看起来热闹,先观察着当地人怎么吃。对西昌人来说,吃油茶不仅是一个进食的过程,更是一个享受的过程,一碗油茶开启了踏实愉悦的一天。油茶,作为西昌传统的美食,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绝佳的口感不仅是众多西昌人的最爱,也吸引了不少外地人前来品尝。
小主,
了解到,软糯粘稠的米糊打底,盐、油酥花生、花椒油、芝麻油在中间,松散香脆的馓子堆成尖。看似简单的油茶,但每一道的制作工序都是孙霞和家人一起纯手工制作。其中,油茶的米糊,为了保持香甜软糯,孙霞每天都会备好现磨的米浆,慢慢熬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