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希望在哪里

除上述因素外,生育观念也是一项重要影响因素。

“除龙年宝宝这类心理预期外,影响出生人口变动的因素还涉及生育观念、政策及养育成本等。”牛凤瑞认为,尽管近年来我国婚育群体生育观念发生较大变化,持有不婚不育观念的群体较此前有所增长,但主流生育观念还是倾向于成家立业。

“养儿防老不仅指经济上的支持,更多还有精神上的陪伴,无论当下还是未来,人各方面始终是最宝贵最有价值的。”牛凤瑞表示,当前养育成本较高是个普遍现象,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相应问题并不会一成不变。

从全国数据来看,自2017年以来,我国出生人数已持续7年下降。同时,2022年以前,我国出生人数始终保持在1000万人以上,2022年降至约956万人,2023年进一步降至902万人。

今年以来多地出生人口数量出现反弹,能否扭转此前下降趋势?后续能够持续多久?对此,受访人士表示,短期内我国可能仍将延续较低生育水平,但后续仍有望出现波动修复。

“近几年我国出生人口下降,主要是因为此前独生子女较多,导致当前婚育适龄人口较少,同时也受到不婚不育观念因素影响。”牛凤瑞表示,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剧烈转型期,各领域可能会出现一些较极端的现象,但不会一直持续,预计后续我国出生人口仍有可能缓慢回升。

小主,

“人口变动规律需要长期观察,短期会受到很多偶然因素影响,比如龙年宝宝这种心理预期。”牛凤瑞认为,人口增降不会是直线式发展,如果后续经济发展持续向好,人们生育压力下降,收入预期提升,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将出现适度回升。

值得注意的是,本世纪初,我国出生人口数量也经历了持续8年的下降,但于2005年扭转,此后还经历了数年增长。

同时,为有效鼓励生育,牛凤瑞认为,各地支持政策应及时有效兑现,同时更重要的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增加居民收入等工作。

“许多适龄婚育人群外出打工,如其子女不能随父母就地接受教育,而是形成留守儿童、空巢家庭等两地分居情况,无疑也会影响他们的生育意愿。”牛凤瑞表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也应有所提升,住房方面的户型设计应更加适合多子女家庭,同时更应该重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及通过改革有效增加居民收入。

随着上半年多地出生人口的回升,母婴消费市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回暖。但受出生人口下降的长期趋势影响,这可能只是一次短暂的“小阳春”。

界面新闻此前报道,2024年7月以来,多地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出生人口同比有所增长。在全国人口负增长持续两年的背景下,这些变化引发关注。目前有广东省、黑龙江大庆市、山东省青岛市等至少6个地区发布相关消息,并给出了分析解读。

比如,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刘风华向媒体介绍,今年1-6月,全省活产数比去年同期略有增长,增幅为1.4%。她表示,这与三孩政策以及农历“龙年生龙子”有一定关系,也可能预示着出生人口下降趋势略微出现缓解。

广东省卫健委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处一级调研员林洪表示,自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广东出生人口经历了先明显上升、后持续下降的趋势,“可喜的是,2024年广东出生人口可能会有所增加。”

人口学专家表示,这一变化与疫情后的“补偿性生育”,以及人们对“龙宝宝”的生育偏好等因素有关,并可能促使全年出生人口同比增加,但这无法扭转人口负增长的长期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