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8月22~24日,太阳位于黄经150°时是处暑节气,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即为“出暑”,意为炎热酷暑即将过去,旷达凉爽的初秋华丽登场。
处暑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最能体现处暑节气转换之妙的,是在北方。秋日的大美景色率先在北方大地出现:仰望最高远的天,观赏最恬淡的云,凝视最柔情的水,聆听最美妙的雨……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不言不语的处暑,何尝不是最悠游自在的人间。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处暑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
鹰自此日起感知秋之肃气,开始大量捕猎鸟类,但人们发现,鹰捕获猎物之后,不是马上就吃,而是将猎物堆积在巢穴附近,“杀鸟而不即食,如祭然”,古人认为老鹰是在举行祭鸟的仪式。
二候天地始肃
“始”,开始的意思。“肃”,肃静、万物凋零的意思。处暑后,秋风萧索,大地在这股肃杀中变得更加庄严而清新。植物们褪去了往日生机勃勃的绿色,逐渐换上金黄的外衣。
三候禾乃登
“禾”指的是各种稻谷,“登”就是成熟、收获的意思。处暑是水稻成熟的时候,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都处在收割中稻的农忙时节。此外,一些夏秋作物也即将成熟。所以农谚里有“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之说。
处暑习俗
处暑的脚步悄然而至,暑气逐渐退去,秋季的气息愈加浓郁。在这个时节,民间流传着许多习俗,大多与迎秋以及丰收有关。
赏秋云
处暑之后,北方暑气渐消,秋意渐起。谚语说:“七月八月看巧云。”夏日里大团的云堆,被秋风穿针引线般散化开来,变成一缕缕半透明的纱幔,一片片轻飘的绫罗。此时的天空疏朗明净,正是人们出游赏秋的好时节。秋云的美正在于它的“巧”,形态轻柔,变化灵动,当你正看得入迷时,它已在不觉间融化在秋日清澈的天空中。
开渔节
对于沿海的渔民来说,每年处暑时,也是休渔期结束的时节。渔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和准备,怀着对新渔季的期待和憧憬,迎来开渔节。人们在处暑那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表达对大海的敬畏和感恩之情;热闹的文艺表演,展现着当地的民俗文化和风情;还有千帆竞发的壮观场面,一艘艘渔船驶向大海,开启新的捕捞之旅。
吃鸭子
处暑时节,气候趋于干燥。而鸭子味甘性凉,具有清热、生津、养阴的特性,食用鸭子可以帮助人们缓解秋燥。北京人在处暑这天会去买百合鸭;南京人则会在家煲萝卜老鸭或红烧鸭块,带着满满的温暖与善意,送往邻家,“处暑送鸭,无病各家”的俗语,是人们对健康与平安的殷切期盼。
处暑养生
春捂秋冻 不得杂病
初秋暑热尚未退尽,不宜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秋冻顺应了秋天阳气内收的养生需要,适宜的凉爽刺激,为冬季做好了耐寒的准备。正如《养生要集》中说:“冬季棉衣稍宜晚着,仍渐渐加厚,不可顿温,此乃将息之妙矣。”但要根据情况灵活判断穿多少衣服,要冻得适度才行,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准。
少辛增酸 温补清热
处暑节气自然界阳气开始收敛。在饮食上应遵循一个重要原则:“少辛增酸”。减少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和花椒等的摄入,这些食物容易耗散肺气,导致身体发凉。适宜食用一些酸味食品来收敛阳气,最常见的莫过于葡萄了。还可吃一些温补食物和清热安神之品,主食以吃精白面补气为好,喜欢吃红枣、桂圆者,早晨可吃几颗。此外,这个时节应少食生姜,生姜属热性,加上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古代医书也有记载:“一年内秋季不食姜,一日内夜间不食姜”。
宜食:红枣、胡萝卜、豆腐、银耳、莲子、蜂蜜、黄鱼、海带、葡萄、石榴等。
忌食:生姜、葱、韭菜、辣椒、羊肉等。
处暑祝福
处暑到,
我的祝福来!
处暑来,好运到,
祝福悄悄来报到;
暑气消,没烦恼,
开心偷偷抱你腰;
天气变,福气连,
财源滚滚在天天;
望星空,看笑颜,
祝你笑容不间断!
处暑乐无边!
处暑到来暑气消,
凉风习习清凉到。
烦恼焦躁随暑跑,
快乐生活处暑到。
健康快乐收获忙,
幸福生活美乐扬。
心胸宽广人平和,
友情亲情都围绕。
祝处暑快乐逍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处暑悄悄来临,祝福紧随其后,
携带一份真情,给你温馨问候,
快乐开心陪伴,幸福身旁守候,
万事顺心顺意,吉祥好运永久。
简简单单一句,好好照顾自己,
时时开心就好,祝你处暑快乐!
处暑来临,祝福送你,
棒棒的身体暑于你,
美美的生活暑于你,
火火的事业暑于你,
满满的财富暑于你,
真真的爱情暑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