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嗯?这个宋太祖能力很强啊,如果不是做了皇帝,后面应该怎么着就是个大将军吧?
明成祖朱棣:谁说不是呢。
后周世宗柴荣:赵匡胤,你听听仙子说的,我有多信任你选?
柴荣还是非常气不过啊,他是真的很信任赵匡胤的。
“到显德四年,赵匡胤又跟这柴荣一起出征春寿,攻克连珠寨,攻下寿州。
回去之后,柴荣又封他为义成军节度使、检校太保,还是一样担任殿前都指挥使。
同年冬天,赵匡胤再次跟随柴荣一同征伐濠州、泗州充当前锋。
次年正月攻下楚州,柴荣南下扬州,赵匡胤乘胜追击连破南唐军。
此后南唐只能被迫求和,割江北给后周。
回去之后,柴荣又封了赵匡胤做忠武军节度使。
显德六年,柴荣北伐,赵匡胤担任水陆都部署,到达莫州,先到的瓦桥关,守将直接投降。
又打退了几千名契丹骑兵,关南平定。
而柴荣在行军路上,审阅各地所上的文书,得到一只皮口袋,袋子里面有一块三尺多长的木板,上面写着‘点检作天子’,柴荣感觉很是奇怪。
当时是张永德担任殿前都点检,为此柴荣病回京中。
把赵匡胤任命为殿前都点检、检校太傅来接替张永德。
同年,柴荣驾崩,而七柴荣的儿子不过才七岁幼子继了位。
赵匡胤又改任为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
主要是柴荣死太早了,留下孤儿寡母,根本就守不住。
唐高宗李治:乱世幼儿当帝,能守住就有鬼了。
汉武帝刘彻:确实,如果是统一的朝代,幼子继位,还会有大臣辅佐,但是乱世太难了,而且那国家换得很快啊。
飞将军李广:就我一个人觉得赵匡胤一直在升官吗?
“下面就是我们熟知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