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定江夏,文聘败退

新年过后,万物复苏,大地逐渐开始回暖,但战争的阴霾却依旧笼罩在江夏这片土地上。

赵云及其麾下众人早在新春佳节结束之时,便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地筹备起对文聘的攻击行动。江夏的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仿佛连春风都带着一丝肃杀之意。

当周瑜率领大军抵达江夏之际,赵云所掌控的兵马数量已然突破两万之众。随后,周泰和蒋钦顺利进驻安陆,此时赵云手中握有的兵力更是惊人地增长至三万有余。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这庞大的三万士卒之中,单单水军就占据一万五千人。其中包括原先的五千江夏水军和一万的扬州水师。不过正是由于这支水军的加入,无疑为赵云的作战计划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江夏众多将领之中,若论地位尊崇、威望甚高者,无疑当属跟随张固多年的赵云。虽然实际上,以能力而言,最为合适统领这支大军的或许应是周瑜。

但鉴于周瑜归附张固的时间尚短,且身为降将,其在军中根基未稳,自然难以与赵云争夺大军的领导权。所幸,赵云此人有着一项难能可贵的品质——善于纳谏,虚心听从他人合理建议,绝非那种一意孤行、刚愎自用的将领可比。

在此前与文聘的两次激战中,赵云已经取得了一定优势,文聘也付出了不小代价:不仅损失了数员得力部将的宝贵生命,更有一千多名精锐骑兵不幸阵亡。

经历过这两次激烈交锋之后,文聘深知自己绝非赵云敌手,于是已经心生怯意,选择采取保守策略,龟缩大营进行防御,再也不敢轻易主动出击挑起战事。

事实上,此时此刻的文聘内心深处早已萌生出退兵之意,毕竟经过这两轮较量,他深切认识到自身实力与赵云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但是当文聘将这一想法请示给刘表时,却遭到了刘表的驳斥。刘表知道江夏的重要性,如果江夏不保,那南郡也失去了保护他的屏障。因此,刘表严令文聘必须想办法夺回江夏,不得后退半步。

而自从周瑜抵达江夏后,立即与赵云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此时的周瑜虽然身为降将,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远的战略眼光为赵云所敬重。两人在军帐中相对而坐,帐外的风声呼啸而过。

“子龙将军,”周瑜率先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自从孙策死后,周瑜也瞬间成长了不少。而孙家此刻以孙静作为族长。

此刻孙家已经被张固安排在庐江安置,毕竟孙家的孙权还在南海郡抵抗张辽。自然会受到监视。不过依照孙策的遗愿,孙尚香就在庐江等待周瑜返回之后,便可以与周瑜完婚!

周瑜继续说道:“文聘虽已龟缩大营之内,但其兵力尚存,若不尽快解决,恐生变数。”

赵云点头,眉头微皱道:“公瑾所言极是。文聘此人,虽非我敌手,但其坚守不出,确实令人头疼。不知公瑾可有良策?”

周瑜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语气依旧沉稳道:“文聘之所以坚守不出,无非是畏惧我军陆上之威。然而,我军水军精锐,若能善加利用,或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赵云眼中一亮,急切地问道:“公瑾有何妙计?速速说来看看!”

周瑜站起身来,走到舆图前,手指轻轻划过江夏的地形,边指边说道:“文聘的粮草补给线主要依赖水路。若我军能派遣水军逆江而上,绕到其后方,切断其退路和补给线,想必文聘必陷入困境。届时,我军再以主力正面施压,迫使其出战,必可一战而定。”

赵云沉思片刻,随即拍案而起道:“妙计!公瑾此策,正合我意。我即刻下令,依计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