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站在一旁的周瑜忽然心生好奇,开口问道:“元直兄,不知你究竟是怎样神机妙算到我会选择朝着历陵方向撤退,而非前往南昌?”
徐庶笑道:“哪有什么神机妙算,在下想的不过是南昌那边路途更远,水网密布。公瑾往那边撤退逃也逃不远,再加上鲁子敬在南昌周边也有三万水军,公瑾真要去,想必也入不了南昌城!早晚还是一败!”
周瑜苦笑一声,说道:“没错,在下确实是这样考虑的。倒是让元直兄一眼便洞穿了在下的想法!佩服!”
……
见大战已经顺利结束,张辽心中松了一口气,他开始收拢兵马,准备向历陵张固大营的方向撤退。历经两天的艰苦跋涉,三万大军终于返回了大营。
张固得知消息后,心中满是期待和兴奋。他亲自在辕门外迎接众人的回归。接下来,在与众人寒暄一阵之后,张固将目光投向周瑜,心中暗自揣测着这位传闻中的江东名将。
周瑜此刻在张固面前也透露出一丝尴尬,他心中暗自叹息。当年自己曾与张固擦身错过,后来每每想起,也让他感到有些遗憾。而如今,面对张固的热情,作为降将的他也不禁有些不知所措。
却听张固哈哈大笑道:“公瑾兄,尤记得当年,我慕公瑾兄大名。曾前往庐江寻找公瑾兄,只不过缘分未到。公瑾兄随令父前往洛阳,从而与公瑾兄失之交臂!此乃我人生之一大憾事。没想到今日在下终于能和公瑾兄会面了!”
张固的心中此时也充满了感慨,他一直对周瑜的才华和智慧钦佩不已。当年还在广陵之时,他就曾前往庐江寻找周瑜。
小主,
不过最终也是没有找到,好在庐江之行也不是没有成果,最后还是得到了鲁肃的投效。多年之后,这次终于有机会与周瑜相见,他也感到无比的兴奋和期待。
只见周瑜缓缓从怀中掏出一张信件,笑了笑,说道:“当年我从洛阳回来,倒是看到广陵侯留下的书信。只不过彼时我与孙伯符交好,特尔前往投奔于他。实乃……”
没等周瑜说完,张固摆摆手,说道:“此乃人之常情,公瑾兄不必在意。时过境迁,如今的结果却是好的!这就行了!”
张固的心中其实并没有真正的责怪周瑜,他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立场。以当时的情况,仅凭一封书信,怎么可能打动周瑜。如今他更看重的是周瑜的才能和未来的合作。
周瑜尴尬的笑了笑,说道:“在下有一事相求,只要广陵侯答应。在下这就认广陵侯为主,日后愿效犬马之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