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奴隶开垦出来的土地,奴隶主要是想要的话就给他们,如有不想要的,则由国家收购,租给那些没地和少地的农民,土地就这样都被利用了起来。
没几年,在伊洛之戎的原址上,就建立了三座城,一座洛阴城,因为古人讲山南水北为阳嘛,这洛阴城自然在洛水南边。还有伊邑以及伊洛城。
姬忽对起名字没有讲究,批准了他们建城后,城池便很快建好了。随着城池的建立,伊洛之地也就被郑国牢牢地掌控在手中了,算是彻底消化了。
在南宫长万与猛获的封地也建立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城池,其中属长万城和猛邑最大。
项地的祝聃已经病故,姬忽命其子祝嫣守项地。
温地则由先丹木把守,士榖则在国中负责训练军队。因为上次巡视姬忽就发现了,士榖训练军队还是挺有一手的,而先丹木则在军略上更胜一筹。所以姬忽才做了这样的安排。
秦国的郑突,当听到弟弟被姬忽杀的时候,便准备要替弟弟报仇。
但当他把这个计划说给众人后,秦妍第一个反对。理由是历史上的姬亹和高渠弥联手杀了姬忽,姬忽现在杀掉他们,顶多是替自己报仇了。
可郑突不这样想,他和姬亹的兄弟之情堪比天高,所以他无论如何,都要替弟弟讨回公道。
秦妍看他心意已决,便与他同时去找秦伯商议。
当时正值朝会,当郑突将姬亹之死是姬忽所为说出来时,众臣清一色地反对出兵。
理由很简单,郑国强大,秦国不敢妄动。
眼见无望,郑突说出了郑伯克段于鄢的典故,想借此严明姬忽杀弟不义。
可他忘了的一点是,这郑伯便是自己的父亲,儿子造谣父亲,在当时可是被人所不齿的。
果然,以禹辰为首的文官率先对他展开了批判:“人情莫过于亲,亲莫过于父母生养,郑大夫今日提及令尊当年的事,是不孝也。”
有禹辰带头,其他官员也纷纷用言语讨伐起了郑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