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老皇帝那抠门爱钱的样子,一时间,鹿野很是怀疑起傅家倒台的真相来。
难不成……?
总不会……?
不不不,这也太离谱了点儿。
鹿野很快把自己脑袋里的念头摇走,没再想下去。
转而仔细听礼单上傅家那些东西。
然后就发现,跟傅霜知口中的金山银山比起来,朝廷归还的这些东西……
大概也就是相当于打铁铺的下脚料吧。
那一抬抬的东西,看着多,但多半是占地方又不值钱的东西。
比如各色布匹,那多占地方啊,甚至朝廷都不是按箱笼来算的,而是按一车一车算的,归还给傅家的各色布匹,足足有几十车,驿馆都放不下,只能在外面动一动,叫人知道这些是赏赐就行了。
但在这时代做过生意,把大魏的布匹贩卖给过蛮人的鹿野知道,布匹的价格跟种类和质量关系大了去了。
礼单上只说“各色布匹”多少多少车。
但一车上等精工的绫罗绸缎跟一车粗布的价值——差别大概也就像刘姥姥的炖茄子和贾府的茄鲞差不多吧。
当然,朝廷不至于直接到给傅家粗布,但这些“各色布匹”里掺些普通布匹、陈年旧布、花色不时兴的布,却是极有可能的。
不怪鹿野没见着实物就小人之心,主要是除了布匹以外,朝廷归还的其他东西,听着也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数量质量,跟傅霜知之前所说的都差太多了。
但大概因为过去的傅家家底实在太厚,因此哪怕是这严重缩水版的礼单,在不明就里的老百姓听来,也是泼天的富贵了。
毕竟对普通人来说也确实如此。
鹿野这时才不禁感叹,这老皇帝看着有点儿傻,但人家是真不傻啊!
为什么要两道圣旨一起下,甚至封赏归还的东西都混在一起,原本她还以为单纯傅霜知和他们一起住驿馆,以及因为她和傅霜知的关系,但现在看来,皇帝老儿是早就打好算盘了啊!
如此一来,起码天下人不会说他亏待功臣了。
于是,在围观百姓羡慕嫉妒恨的目光中,礼官照着礼单念了足足约莫半个时辰,才将礼单念完,那些赏赐的东西也都要么抬入驿馆,要么先在外面放着着人看管,等傅霜知这边找着地方,或者干脆搬回傅家旧居后,这些东西才有去处。
如此宣旨才终于结束,傅霜知请郑公公等人入驿馆歇息,但郑公公却没有耽搁,稍停片刻后,一行人便打道回宫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门前街道终于空出一片,但很快便又被挤满——被围观的百姓挤满。
因为,对于围观百姓们来说真正的热闹和好处来了。
驿丞将鹿野他们事先准备好的一箩筐铜钱抬出来,给周围凑热闹的百姓撒钱。
关于这件事,鹿野还很是心痛了一下,觉得大可不必如此。
她现在都穷地叮当响了,哪里还有钱撒啊!
但驿丞说,这种大事不撒赏钱不成样子,大户人家都这样做,而一跃成为郡主的鹿野和连升几级的何朔再加上平反的傅家,这怎么也得撒一箩筐钱才是。
当然,除了装逼外,最重要的是,要讨个好兆头。
无论是鹿野封郡主,何朔等人升官,还是傅家平反,都是大大的喜事,而这样的喜事,阖该广而告之,昭告天下,让每一个今日在场的人都知晓这些大喜事。
鹿野不觉得自己被封个郡主有什么值得昭告天下的。
但——
傅家平反,的确值得如此。
当然,最关键的是——她没出钱。
听到要出赏钱,何朔和他那些属下就抢着出了,说这是喜事儿,是沾喜气。
鹿野不理解,但鹿野选择微笑接受。
因为撒赏钱,驿馆门口顿时热闹地跟菜市场似的,人群拥挤,一不小心就会有踩踏风险,好在驿丞见多识广,早就知道一撒钱就可能出现此种场面,因此一直让驿卒维持秩序,倒也没出什么事儿。
一箩筐钱将将撒完,围观百姓意犹未尽,有问还有没有赏钱的,有讨论起方才的圣旨的,闹闹哄哄,一片嘈杂。
正这时,华丽车马纷至沓来。
最先来的是四皇子的车驾。
不是往日私人出行那般低调的车驾,而是齐齐整整的皇子仪仗。
也就比方才宣圣旨的仪仗简单一点,差一点就让百姓以为天使去而复来,等到四皇子下车,属官高声通秉,才知道,居然有皇子亲自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