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也可以看出现在的校医院中医科室之多。
甚至于医院的装饰,也变成了中式模样。
陈诚的诊室是整个校医院中最大的诊室。
诊室外的名字,也换成了中医专家门诊。
他的诊室也从原来的一楼换到了二楼。
一楼的诊室,都是陈诚从进校开始,一直调教三年之久的学校讲师,研究生,博士生,或者毕业的学生在坐诊。
其中代表人物就有,金博文,江厦,常灵薇,杨恒等等。
而此时陈诚身边跟诊的实习生,也已经换成了他的三个室友,加上方学和裴珈洛。
这五人将是陈诚他们这一届参加大赛的人选。
因为他的诊室足够大,跟诊的还不止这五个人。
今年陈诚正式带学生了,所以还有被褚良强行塞进来的褚承嗣,以及其他教授塞过来的子侄。
中午时分,褚承嗣拿着一叠厚厚的文件,正和陈诚抱怨道:“老大,咱们的课题差点数据。
要不要从附院协调几个病人过来?”
陈诚接过文件看了几眼:“这就非得按照西医病名来选择病人吗?
他们在我眼中,都是一系统的问题。”
褚承嗣知道陈诚就是发个牢骚,因为陈诚说的问题,他自己就足够清楚。
这两年时间,他每年都要发二十来篇论文。
平均算下来一个月两篇。
现在已经开始奔着一个人三篇去了。
所以才会出现病人不够,导致凑不够数据的情况发生。
褚承嗣知道归知道,但总不能直接说,你不是很清楚这是个什么情况之类的话。
“老大,在你看来就是个血液系统的问题。
但是我们发论文是一次发数篇论文,再生障碍性贫血,紫癫。
紫癜又分白血病紫癜,肝硬化紫癜。
肝硬化里面又有蜘蛛痣,淤血点。
白血病里面还分淋巴性白血病,粒细胞性白血病,它们又分急性和慢性。
这每一个名字,可都是一篇论文。”
陈诚摆了摆手,“让医务科把我的号单独留一部分出来,标注上专治这几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