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五味杂陈 第二回 学堂

大红山轶事 青山翁 3597 字 9天前

我与得力奇回到了屋里。这时他才转告了我格日腾队长的指示,让我临时代替闻老师,担任几天汉语班的老师。这个消息让我有些措手不及,不知是喜是忧。

在人生的漫长画卷中,总有些瞬间如璀璨的星辰,不经意间便点亮了我们的心灵。它们或许平常无奇,但蕴含的力量却足以撼动人心。就如同那间弥漫着书香的小屋,它带我走进了一个宁静而深邃的世界,让我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和人文的温暖。

得力奇引我步入闻老师的办公室,也是他的栖身之所。一踏入门槛,一股浓郁的书香便扑面而来,它似千年的古韵,又似智慧的清泉,沁人心脾。两张小课桌紧紧相依,静谧地靠窗而置,上面摆放着整齐的课本和作业本,简约而不失庄重。算术与语文的课本并肩而立,宛如两座巍峨的知识山峰,吸引着求知的目光,引领着灵魂向上攀登。

蓝墨水与红黑水静静地守在一旁,宛如两位忠诚的侍卫,默默地守护着这片书海。而那只用牛角精心雕琢的笔筒中几支沾笔静静地伫立着,仿佛在等待着主人的召唤。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物件,却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文化气息,让人心生敬畏。

土炕沿着东西方向延伸,东边自制的书架上摆满了书籍。西边方方正正的行李静静地卧在哪里。质朴而简洁,它们都默默地诉说着主人的生活态度——朴素而坚定。在灶台的一角,一盏由墨水瓶改制成的小油灯静静地站立着,仿佛在诉说着这里日日夜夜的坚守与付出。

我曾在大队部的来来往往中,偶然间瞥见过闻老师的身影。但此刻,他的形象在我心中逐渐清晰起来。他是一位朴素而温和的学者,他的笑容如同春日的暖阳,温暖而有力。他的话语虽简,却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力量。我仿佛看到了他深夜仍伏案的身影,看到了他为孩子们倾注的心血与汗水。

得力奇似乎察觉到了我内心的波动,他走过来低声对我说:“闻老师虽然是个民办教师,但他却是个真正的大学生。他在这里已经坚守了八年,孩子们和这里的人们都深深地爱戴着他。他让我告诉你,他最多离开七天,希望你能住在这里,帮忙关照这些孩子们。”我默默地点点头,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感。这不仅仅是对我的信任,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我感受到了对孩子们深深的爱与关怀。

我转身离开小屋,隔壁的读书声此起彼伏,如同天籁之音,洗涤着我的心灵。我心中充满了对闻老师的敬仰与感激,也充满了对孩子们的关爱与责任。我拿起教材,对得力奇说:“今天就拜托给你了,明天一早我就会搬过来。”在那一刻,我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也感受到了那份深深的温暖与力量。

在岁月的长河中,我恍若一叶扁舟,随波逐流,穿梭于茫茫的戈壁滩中。然而,在我漂泊的旅途中,屋顶的哪面小红旗,宛如我内心那份永不磨灭的信念。它不仅仅是一面旗帜,更是我在风雨中坚守的灯塔,始终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院落门前,往昔的欢声笑语如今已化作一阵微风,悄然散去。我拖着略显沉重的步伐,踏进了冷清的小屋。我轻轻地将肩上的步枪置于炕角,它仿佛也感受到了我的疲惫,默默地陪伴在我的身旁。我头枕着行李卷,翻开手中的课本,明天,我即将迎来人生中的第一次授课,尽管只是面对几名稚嫩的孩童,但心中的忐忑与不安却如同潮水般涌来。

人生,总是由无数个“第一次”串联而成。每一次的尝试,都是对自我的挑战与超越。我试图在课本的字里行间寻找答案,希望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力量,为明天的授课做好准备。然而,书本上的知识虽然浅显易懂,但如何将其转化为生动的课堂语言,却成了我面临的最大难题。

我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曾经老师们的身影。他们是如何在课堂上挥洒自如、妙语连珠的?我试图模仿他们的神态与语气,将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我拿起一根烧火柴,将炕上的物品想象成我的学生,我走在“教室”中,模仿着老师们的授课方式,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每当我觉得有所进步时,却又总能发现新的不足。我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语气和表情,力求做到最好。

夜深了,我疲惫地躺在炕上,听着屋顶上那面依旧飘扬的小红旗。它似乎在告诉我:不要放弃,坚持下去。

那一夜,我梦见了自己站在讲台上,面对着学生们渴求知识的眼神,我自信地讲解着每一个知识点。而屋顶上的小红旗也在梦中欢快地飘扬着,似乎在为我加油鼓劲。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我的脸上,我睁开眼睛,洗漱完毕,特意对着镜子打扮了一番,满怀信心地走出院门。那面依旧‘哗啦,哗啦’飘扬的小红旗。它似乎在告诉我:去吧,去迎接属于你的第一次授课吧!

在这片草原上,历史的尘埃与岁月的痕迹如同细密的织网,交织成一幅厚重的画卷。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游牧民族的儿女们,在悠扬的马头琴声和古老的牧歌中长大,他们的心灵深处,始终埋藏着对文化、对知识的无尽渴望。然而,长久的封闭和传统习俗的束缚,使得这份渴望如同被黑暗社会的厚重帷幕所遮蔽的星光,难以照亮他们内心的梦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往昔的岁月里,孩子们的身影总是与羊群为伴,他们在牧羊的鞭声中长大,童年的欢声笑语中虽然夹杂着牧草的清香,却也弥漫着无法言说的酸楚。在这片草原上,知识的光芒曾是那么的微弱,它难以穿透那厚重的夜幕,照亮孩子们心中那片渴望知识的天空。

然而,历史的巨轮终究不会停滞,当新中国的曙光洒满大地,这片草原也迎来了它新的春天。春风如细雨般滋润着这片土地,教育的种子在这片草原上悄然生根,发芽。老书记,这位饱经风霜的领路人,他的眼中充满了对过往的沉痛和对未来的期许。他常常用那低沉而坚定的声音告诫人们:“我们那一代,因无知而饱受欺凌,如今新中国解放了我们,我们怎能再让子孙重蹈覆辙?”

每当招生季来临,老书记便带领着大队的干部们,穿行在草原的每一个角落。他们走家串户,用真诚的话语和坚定的信念,劝说家长们让孩子们走进学堂。他们的脚步如同播种的农民,在草原上播撒着知识的种子。为了让孩子们无忧无虑地追寻知识的脚步,为了让每个家庭减轻负担,大队毅然承担起了孩子们的所有费用,为他们铺就了一条通往未来的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