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被立为皇后,本身就是要对于关陇集团这种保守的世家门阀的一种削弱,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代表着关陇集团利益的臣子们离开了朝堂,让这种世家门阀集团的势力也撤离了朝堂。】
【这标志着从北周开始把持朝政的关陇集团的统治的结束,对于当时的朝堂来说,是一种进步,对当时大唐的发展是有利的。】
【与李治一样,武则天身为女性,登基为帝想要真正的大权在握,就更要扶持属于自己的心腹重臣。】
【世家门阀是不会真心臣服于武则天的,所以科举成为了武则天选拔良才最好的手段。】
【武则天对于完善科举制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首先,武则天首创了殿试制度,是对于科举考试的一个重要补充。】
【武则天派人前往全国各地搜罗人才,并且自己亲自进行考试,这就是“制科”,由皇帝举行的一种非常规考试,除此之外,科举考试成功的学子,武则天也要进行亲自考察。】
【后来皇帝亲自考试渐渐发展成为了殿试,也就是科举制的最后一场考试,由皇帝作为主考官,亲自考察应试学子们的才学。】
【但是制科并没有就此消亡,后来的朝代都举办过制科以寻找特殊的人才。】
【第二,武则天还准许别人进行自荐。只要你认为自己有某一方面的才能,并且足够自信能够被皇帝认可,都可以自荐做官,这让武则天搜罗到了很多遗失的人才,毕竟唐朝参加科举也是有门槛的,很多有才华的人可能连科举都不能参加。】
【第三,初设武举,在唐朝,不仅有文状元,还有武状元,文化不好没关系,功夫好也是能参加科举的!这可是选拔将军用的!】
【武则天还使用了试官制度,这与自荐制度相辅相成,自荐之后,皇帝怎么才能知道你的才学呢?很简单,除了自我展示之外,还需要实际的应用。】
【武则天会先给那些想要做官的人一个官职,让他们实际去做官试一试,做出政绩再给你转正,这样就能试出真本事,也能看出有本事的人更加适合什么岗位。】
【此后的王朝都是科举和试官相结合,科举考中的人,先给一个小官再慢慢提升,你要是没什么真本事,只有文章写得好,那不好意思,你就在你的小官位上做到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