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古代农业与现代农神们3

说着唐欣欣又把曲辕犁的图片放在了天幕上,虽然图片简陋,但是曲辕犁构造简单直观,又有各个部位的名称标在上面,木匠们简直一见就会了!

【除了犁地,灌溉也是古代农业的一个很大的需求,秦昭襄王时期,蜀郡太守李冰组织建造的都江堰,两千年后的今天仍旧发挥着作用。】

【“穿二江于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至于所过,百姓飨其利,旱则引水灌溉,雨则杜塞水门,于是,蜀,沃野千里,天下谓之天府也。”】

【秦始皇下令郑国修建的郑国渠,使得关中地区千里沃野,为大秦提供了很多的粮食,大大加强了秦国的国力,这才有了兼并六国的实力。】

【《史记·河渠书》记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折今110万亩),收皆亩一钟(折今100公斤),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汉代时,“井渠”成为了关中地区的一种新型的灌溉方式,这种水渠至今还流行于新疆吐鲁番、哈密一带的干旱地区。】

【它是一种从山地水源开凿的暗渠,沿路每隔一定距离挖一个竖井,当暗渠流经农田时再由明渠引出地面,用于灌溉农田。】

【筒车初现于隋而盛于唐,它是一种建造在河流中,利用水力作为动力,灌溉汲水的工具,当当!它长这个样子!】

唐欣欣再次放出了手中的图片,看起来像是一个大型的轮子一样的东西矗立在水中,在水流的带动下,日夜不停的从河流中汲水。

【这种是水转筒车,如果有些地方的河流流速很慢,不足以带动筒车,这个时候就需要一定的外力了,畜力筒车应运而生。】

【随着华夏人口的增加,不只是沿河的平原地区,大部分的高山和丘陵也有了人烟,为了灌溉更高处的农田,高转筒车也被发明出来了!】

唐欣欣二话不说就甩出了两张图片。

看着天幕上那些农具们一个个清晰的展现着自己的结构和身姿,万界中的广大劳动人民激动啊。

心中不停的大喊:多来点!再来点!他们接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