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訚点点头,诚恳说道,“陆某一向没参与过政事,我对政事也一向不感兴趣。”
“这次也是实在看不下去了,才忍无可忍效法毕真和谷大用的举动。”
“上书之后,陆某就心中不安,唯恐做错了事情,苦了黎民百姓。如今有了天官这话,心里也就妥帖了。”
杨一清见陆訚诸事做的都和自己的心意,就有心挽留再叙片刻。
只是陆訚却表示,自己是很有边界感的内官,若是在此久留,难免使天下人误会。
杨一清心中越发能感觉到,陆公公与张永不同。
杨一清甚至还主动起身,将陆訚送至门口。
陆訚一副深受感动的样子,眼看要出门了,回身看着杨一清欲言又止。
杨一清纳闷道,“陆公公还有话要说吗?”
却听陆訚低声对他道,“陆某有一句心腹之言,不知道该不该说。”
杨一清闻言不动声色道,“陆公公不必见外,有话尽管说来。”
陆訚这才正色对杨一清道,“陆某明日提名王华之后,希望杨天官能够像上次那样发声支持我。”
杨一清本就有这个打算,但是听陆訚这般特意提起,觉得有些蹊跷,便追问道,“哦?陆公公这是何意?”
陆訚一副推心置腹的模样,“上次陆某公开上书,侥幸得到了杨天官的支持,可惜却被有心人刻意阻拦,最终功败垂成。”
“如此一来,难免让杨天官颜面受损,也容易让内外误解。”
“陆某倒也罢了,我只是一个内官,一身荣辱都在陛下身上,这些外人的毁誉,对陆某没有半分的影响。”
“可若是有人推波助澜,让朝野认为是因为陛下对天官不满,所以才否决天官极力维护的人选,那恐怕会让不少喜欢投机的宵小从中生事。”
“对杨天官来说,也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杨一清听了,眼神微眯。
之前朝野一致在谴责杨廷和嫉贤妒能,贪恋权位,倒是没人意识到这个刁钻的角度。
但若是真有有心人提出来呢?
还真说的通。
因为天子选择帮助杨廷和,而不是帮助极力为谢迁鼓吹的杨一清,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会让很多墙头草误判风向。
在政治斗争上,任何一方陷入颓势,迎来的都可能是墙倒众人推的结局。
杨一清没想到,陆訚居然对着里面的政治风险这么敏锐。
略想了一下,心中又释然。
不愧是能打的霸州军连连败北的阉帅,虽说过于正直坦率了,但是对局势的敏感度还是很高的。
他顺势问道,“所以陆公公的意思是?”
陆訚说道,“杨天官在这个议题上吃的亏,就必须要重新在这里赢回来,不然就难免会被天下人小看。”
“既然杨天官觉得这个人选通过的可能性很大,那不如大大方方的再次站出来,力挺王华。”
“如此一来,既可以让那些正为谢迁愤愤不平正义之士,看到杨天官的不屈不挠,又能借助这次胜利,进一步的打击杨廷和的嚣张气焰。”
杨一清立时就有些心动了。
借用必胜之势,来打击对手,这不是和白嫖差不多?
而且陆訚分析的有理有据,实在让杨一清想不到拒绝的理由。
除了陆訚说的那些,还有一些看不到的隐形好处。
比如说,这样一来,马上赴任的礼部尚书王华,肯定是要承他情的。毕竟在外人看来,是他杨一清“不屈不挠”的争取,才有了这次的胜利。
等以后王华出来担任大七卿之后,就算无法和杨一清在所有问题上立场一致,他也不会站出来和杨一清敌对。
不然的话,天下悠悠众口会怎么说?
另一方面,杨一清出手干预这次礼部尚书的人选,不管过程如何,最终人选是他所认可的,这本身就能向世人表现出他的强势。
这也能很大程度上鼓励他的同党。
杨一清沉吟片刻,终于放下戒心,对陆訚说道,“陆公公所言甚是,等明天陆公公上书后,我将第一时间站出来支持。”
果然,第二日一早,陆訚就通过通政司再次上书,提出了新的礼部尚书人选。
鉴于上次陆訚露布上书引来的热度,通政司的大小官员,赶紧抄录了一些,送给关注此事的相关人等。
反正露布上书本就不保密,这等顺水人情不做白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