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元在刚才的路上,已经大致把事情捋了捋。
消灭刘瑾余党和清理刘瑾新政,是现在的政治正确。
是政治赢家们,早就该展开的政治追杀,也是他们本就应该享受的甜美成果。
可惜这场盛宴,却被霸州奋起的一伙暴民打乱了。
陆完和王敞这两个关键的刘瑾党羽,一个担任着北方的兵部侍郎,统帅着前线数十万平叛大军;一个在南京担任兵部尚书,手下卫所拿捏着朝廷的钱粮要害。
大臣们虽然笃定这两位大臣,不敢在这时候行差踏错,但既然存在风险,就没必要急于一时。
所以心存顾忌之下,对刘瑾余孽的追杀,只能暂时冻结。
现在霸州叛乱结束了,王敞也已经自请去职,离开了南直隶。
陆完在清流们的沟通下,果断认清现实,决定向往日的同党开刀,吹响消灭刘瑾余党,清理刘瑾新政的号角。
现在大势如此,陆完正急于和刘瑾余党的身份切割,想要改变他的立场,已经不太现实了。
如果想要逆转局面,那不但要设法阻止陆完担任左都御史,还要给陆完这个大功臣,在朝中腾出一个足以安置他的位置。
如今朝中的牌面是这样的。
外朝之中,处于权力最顶端的是内阁的三位阁老:首辅杨廷和,次辅梁储,以及垫底的费宏。
三阁老之下,就是大七卿。
大七卿为六部尚书,外加一个左都御史。
基本上,这就是大明朝堂,最有权力的十个人。
裴元这个小蝴蝶虽然对大明朝局造成了些微影响,但是正德七年的顶层政治格局,并未出现太大的变化。
当今的吏部尚书为杨一清,礼部尚书为傅珪,兵部尚书为何鉴,户部尚书为孙交,刑部尚书张子麟,工部尚书李鐩,左都御史为李士实。
除了李士实由右都御史进位左都御史,傅珪因为湖广提前大捷破了他的乌鸦嘴,导致致仕,其他的都如原样。
现在礼部尚书傅珪要提前致仕,让原本稳定的顶层政治格局,出现了可以操作的空间。
这样一来,兵部尚书何鉴就不用被迫给陆完腾地方了。
大七卿内部重新排座的结果,就是李士实去礼部,然后让陆完补左都御史的空缺,随后拿追杀刘瑾余党的事情当投名状。
想要改变这个局面,裴元不但得将李士实按在左都御史的位置上,而且还得设法对大七卿做出一些调整。
裴元的思绪首先放在了刑部尚书张子麟和工部尚书李鐩上,这两个人在政治斗争中并没有胡乱站队,完全属于中立阵营。
刘瑾上台的时候他们支持,刘瑾凌迟的时候他们也叫好。
张永因为贪污丢掉司礼监掌印的时候,两人骂,呸,什么狗东西。
两年后张永再回来,他们说,之前和你闹着玩的,嘻嘻。
这两人地位很高,又不胡乱掺和,特别是在刑部和工部内有着极高的威望,想要动他们必然会有极大的阻力。
裴元完全没必要多管闲事。
反正等裴元的小弟们上台,他们也会鼓掌。
剩下的目标。
礼部的傅珪本就要致仕,这次的风波也是因为礼部尚书的空缺起的。
李士实的左都御史更别提了,完全是风口浪尖的地方。
裴元要破局,谋划的对象,就只能是杨一清、孙交、何鉴这三个人。
只要李士实不肯让位置,陆完又有满意的去处,这场乱局就有继续博弈下去的机会。
裴元的脑海中来回倒腾着杨一清、孙交、何鉴这三个名字。
这三个人……
我都能打!
裴元正出神的想着,陈心坚就小声提醒道,“千户,东岳庙到了。”
裴元当即回过神来,对陈心坚道,“去问问,看看李大都宪还借住在这里面吗?”
陈心坚立刻上前,唤了道人问话。
东岳庙属于宗教场所,正是镇邪千户所的辖制范围,纯属大爷天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