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82 廷和法度

但是不巧,裴某的牌坊也是又好又大。

裴元想了想,对王琼说道,“王公觉得,二两银子多吗?”

王琼皱眉看了裴元一眼。

他是极为机敏的人,立刻联想到了张松身上。

王琼乃是执掌户部的,他管理户部极为认真负责,就连一个边镇的总兵麾下的军士编制人数,已领粮草数量,现存粮草数量、地方诸郡岁供粮草数量以及边卒岁采秋青数量都了如指掌,自然知道正七品的张松,每个月能实领的俸禄,就值二两银子。

王琼顺着裴元的话道,“不多。现在不是国朝初年了,物价腾贵,折色又重,很多出身贫寒的在京官员,都食不果腹。遇到一些推不掉的官场应酬,更是窘迫不堪。”

王琼说完,就看着裴元。

老夫搭好话了,你继续啊。

谁料裴元完全没按王琼认知的套路出牌,反而看着王琼认真的问道,“不多?”

“二两银子能换四石米,足够一家老小吃很久。”

“一户百姓赖以为生的耕牛,也不过才值二三两银子。”

“扬州、咳咳,扬州也是这个价。”

王琼再次听得满头雾水,“所以?”

裴元正色说道,“以私交而论,张松以二两银子的俸禄,维持一家的生计很是艰难,这固然值得我们同情。但是以公心而论,朝中那些身居闲职的禄蠹,何止千数?他们又耗费了何止千数个二两?”

“为了养这些闲人,不知有多少百姓的民脂民膏被浪费了。如果我是户部侍郎,我就会上书要求朝廷裁革冗员。”

王琼差点又把胡子揪下来。

朝廷冗员的事情,历朝历代都有。

这些闲置官员的来源,主要就是各式各样的恩荫官。基本上大多数都是老子立功,或者出自上面一高兴的赏赐,就直接把家里的子弟拔擢了出来做官。

很多子弟年纪很轻,根本没有任何的为官经验。

吏部也不敢捅娄子,就弄了很多的闲置官安排这些人,基本上就是领一份俸禄而已。

以这些人的出身,自然看不上这几两银子。

但是若是以为这些人好商量,想动这个马蜂窝,就要做好被围攻的准备了。

因为这些冗官虽然没几个钱,但是为那些人带来了社会地位的提升。

王琼很想说一句,何至于此啊?

但是人家裴元说的是正理,人家政治正确啊。

王琼也只能跟着义愤填膺的说道,“说的不错。朝廷苦冗官久矣,如果我是吏部侍郎,我一定会上书,要求朝廷裁革这些冗员。”

裴元见老滑头不接招,循循善诱的对他说道,“眼下就有个极好的机会,不但可以为朝廷清除这些蛀虫,也可以全同乡之谊,王公难道不心动吗?”

王琼有些警惕的看了裴元一眼,“什么意思?”

裴元对王琼说道,“李东阳卸任首辅,杨廷和刚刚接任,正是需要做出一些事情,展示力量的时候。如果王公现在上书,要求清除冗官,必然会得到杨廷和的大力支持。”

王琼自然看出了这里面的陷阱,不以为然道,“杨廷和又不是傻的,这种明显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事情,他怎么会做?”

零零轻小说

裴元道,“不错,他不会做。那谁来做?”

裴元脸上带着一丝笑意,“是吏部啊,到时候被放在火上烤的可是杨一清,杨廷和岂不是正中下怀?”

“如果事情做成了,王公有首倡之功,杨廷和威震朝廷,杨一清则会被人指着脊梁骨骂。”

“若是事情没做成,无非就是王公和杨廷和,跟着其他人一起,指着杨一清的脊梁骨骂罢了。”

裴元自信的说道,“杨廷和绝对不会反对,杨一清身为吏部尚书,这是他职权内的事情,硬着头皮也得接下来,这件事不就成了吗?”

事实上,在杨廷和执政之后,确实就轰轰烈烈的改弦易辙,推行他的“廷和法度”。

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作为,就是清理各个衙门的冗官。

当时光是各部委讨论出来的结果,就认为“各衙门冗员动以千计高者。”

总数加起来,更是庞大的十分骇人。

可这件事最后的处理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这场轰轰烈烈的杨廷和新政,总共清退掉了五人。

这并非是后人的演绎,因为这五人的处理结果,还有名有姓的。

“文华殿办事监生孙瑭、王钫、张龄发为民,序班王聪、姚珑调外任。”

也就是说,事情已经查清了,整个大明的官员都各安其职,风清气正,所谓的冗员只有这五个人。

他、他、他,还有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