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裴元表现出的行动力,让霍韬很是佩服。
特别是在大慈恩寺对峙之后,任意妄为又没受责罚的裴元,让霍韬很快察觉出了这个锦衣卫的不简单。
之后梁次摅身死,梁储疯狂的扬言报复,这让意识到危险的霍韬,本能的倾向和更有力的盟友站在一起。
等到裴元向他暗示今年可能会有恩科,让他好好准备之后,霍韬越发觉得这裴千户手眼通天了。
所以这次接到裴元的喜帖,请他参加纳妾的喜宴,霍韬就毫不犹豫的应了下来。
霍韬倒也考虑了裴元的锦衣卫身份,只不过他现在只是举人,暂时还不需要操心名声的事情。
裴元和霍韬寒暄了几句,又有人来访,乃是上次有过短暂交流的刑部郎中留志淑。
裴元对留志淑能给面子过来,很是高兴。
别看这只是个正五品的官儿,但这可是文官啊!
裴元的政治资源,在文官这一项上十分的缺乏。
像是霍韬、田赋这种的,就算今年恩科考上了进士,想要在刑部这种大衙,干到一部郎中,都是十年往后的事情了。
如果运气不好从地方做起,那需要花的时间就更漫长了。
所以每一个品级稍高的文官,都是一种比较珍稀的政治资源。这也是为何每次政治斗争,大家都喜欢用御史炮灰冲锋的道理。
因为只要考上进士,可以直接把自己人安排进都察院。
就算冲锋失败,遭受政治报复,也无非是蛰伏几年,完全耗得起。
本小利大的搏一搏,说不定就能得到贵人赏识,直接走上升迁的快车道。
裴元热情的将留志淑迎进来,随后询问道,“留兄怎么今日得闲,来的这般早,可是三河驿的事情已经忙完了?”
留志淑听了,反笑道,“裴贤弟这么说,就不地道了。”
“前些日子你们派去的锦衣卫就开溜了,难道还不清楚那边是怎么回事儿?各部衙门,现在也就是虚应其事罢了。至于留某……”
留志淑颇为谦虚的说道,“已经因为才能卓群,勇于任事,被杨公看重,选为杭州知府了。”
裴元闻言,连忙笑着恭维道,“原来留兄这是升迁了啊。”
“杭州可是个好去处,都说‘道院弹关,酒会诗坛,万古西湖,天上人间。’留兄去了杭州,真是羡煞了小弟了。”
留志淑外放,直接从正五品主事变成了正四品知府,算是仕途上一次很重要的跃迁了。
留志淑听了哈哈大笑,连忙道,“哪里哪里,留某只觉肩上的担子沉重,正不知道该怎么造福一方呢。”
裴元又恭维道,“杭州这样的大府,不是寻常人能得到机会的。只怕留兄这清福也享不久。”
留志淑听到这里,笑容一收,连忙问道,“这话怎么说?裴兄弟可是知道什么内幕?”
裴元道,“苏州、杭州都是江南大府,杭州又有钞关,只要稍稍用心,就很容易做出成绩。裴某可以断言,以留兄的才能,用不了多久,就能坐上浙江左、右参政的位置。到时候说不定整个浙江的福祉都压在留兄的肩上,所以,留兄这清福只怕享不久了。”
留志淑听完裴元这话,直接情绪价值拉满,笑的后槽牙都露出来了。
真要是能做了左、右参政、甚或者布政使,那就是一方大员了。
留志淑连忙笑道,“不敢想不敢想。”
裴元笑道,“留兄何必谦虚,既然你是吏部天官杨一清杨公点中的杭州知府,后续定然还有栽培。”
留志淑倒是低声给裴元说了个实话,“我和杨一清并没有太大的交情,也不知道这次到底是怎么就得他看重了。”
裴元微愣,这家伙不是杨一清的党羽,那怎么这么狗屎运还能去杭州做知府?
裴元下意识就要开启逻辑推演。
首先,假设杨一清没安好心。
其次,……
想了一会儿,裴元拍了下脑门,这特么关我吊事。
裴元想到留志淑今天来得这么早,于是便岔开话题,主动询问道,“留兄这是已经交接了刑部的工作,随时等着去赴任了?”
留志淑答道,“是啊,事情已经都交接了。我留在刑部新任的郎中也不自在,往日的下属也不自在,倒不如来寻贤弟吃酒了。”
裴元笑道,“正好可以和留兄好好交流,我去江南办过两次案,关于江南的事情,我也略微有些心得。”
留志淑听了大感兴趣,“哦,说来听听?”
裴元见这会儿没客人上门,当即挑了些南下经历的琐事聊了聊。
随后不经意的说道,“苏州知府翟德安和我有些交情,若是留兄有空,可以先去苏州一趟,再去杭州上任,如果能提前查访地方人文,也方便留兄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