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卧槽?系统牛皮!

不可否认。

赢羽说的没错。

就比如墨家。

墨家流派本就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是真正继承墨子思想遗愿的有志之士。

另外一部分便是又墨家巨子燕丹率领的反秦余孽!

而真正继承墨家思想的那群人。

甚至已经和燕丹率领的墨家划分开来。

他们是真正主张非攻思想的一部分有才之人。

难道赢羽灭了墨家。

就等于灭了墨家文化吗?

当然不是。

只是。

大多数人下意识的将所有墨家弟子视为一类人罢了。

再比如儒家。

儒家荀子是反秦余孽吗?

并非如此。

荀子乃是真正继承了孔子以仁治国的高才。

只不过。

荀子的仁爱治国,和嬴政的法道治国,有着严重的思想差距。

故而才在齐鲁之地不出世罢了。

李斯想通了这一点,好奇的问道:“太子殿下,你说的没错,只是……应该如何在如今大秦和诸子百家对立越发激烈的时候,让这些真正想要为国为民做事的人才出世呢?”

赢羽淡淡一笑,胸有成竹。

“本太子早已经想好了。”

“没有人才,国家就没有希望。”

“而选拔人才是绝对的关键!”

“宁缺毋滥!”

“一个无才无德的人做官,将会祸害一方百姓,所以选举制度必须要深刻严谨!”

“故!”

“本太子决定,正式想天下有才之士抛出橄榄枝!”

“推出——科举制!”.

科举制?

百官们面面相觑。

科举制又是什么制度?.

现在。

百官们基本上都多少了解了赢羽的风格。

经常会搞出一些让人莫名其妙的新名词。

但!

每一个都会是改变目前格局的大变革。

但是科举如何举?

这是一个问题。

冯去疾站出来道:“回禀太子殿下,臣虽不清楚科举之制度,但如若是选拔官员的话,臣觉得由在场的官员中,选择门生,或者相互推举,能比较快的解决目前的人手匮乏的困境!”

赢羽道:“本太子要的不少解决人手问题,而是解决人才问题!”

冯去疾道:“这有何区别?”

赢羽道:“冯丞相,如若按你所说,就官员推举来看,你能保证所有被推举之人,都有真才实学吗?包括你自己,如若你的亲眷想要入朝为官,你乃当朝丞相,你会否行个方便?”

这话一出。

冯去疾脸色一变。

顿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当然。

在场的每一个官员,在推举别人的时候,自然都是亲近疏远。

不说别人。

他作为当朝丞相,就安排了不少自家人进入仕途。

可这完全就是一直以来的潜规则。

只是不好拿到明面上来说。

赢羽内心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

他眼神扫过众人。

“本太子需要的是能够支撑我大秦万年大计的人才!”

“而不是那些酒囊饭袋!”

“本太子今日便可放下话来,大秦官场,所有无能者自行脱下官服!”

“有才者,有德者居之……”

见赢羽已经下定决心,王翦这时候走出来,问道:“太子殿下,这科举流程如何?”

赢羽坐回案台。

“科举分为文科和武科!”

“文科,以笔试的方式进行选拔,考核学子对治国政策,大秦律法,算术,物理,机关等等方面的才能,对任何一个方向有突出才能者,便可录用!”

“武科,考究的是学子对于排兵布阵,个人武力,方面进行考核,强者录用!”

“由于是第一次科举,还未形成系统化!”

“所以,这次科举,只分为县试、郡试、殿试!”

“所有的考核官员,都必须经过严格的集训,再派往各个郡县监考!”

“以防作弊!”

“通过郡试的学子,便可进行最后一向,乃是本太子亲自考核,称之为殿试!”

听到赢羽解释。

百官们都纷纷震惊于这样选拔人才的方式。

妙!

太妙了!

一旦大秦公布科举制度。

必然会有无数的人上赶着参加。

无论是诸子百家那些有志之士,还是百姓之中刻苦的学子。

必然都想要进入朝堂。

搅动风云。

到时候。

人数必然会非常可观。

可!

人数众多,就代表着其中滥竽充数者不在少数。

县试这一关。

首先就将滥竽充数者全部拒之门外。

之后郡试。

便是从人才中选拔出天才。

最后由太子殿下亲自考核。

选出最适合的人才。

而且。

所有考试,都将由咸阳宫派出官员监考。

这样。

很大程度上能够杜绝徇私舞弊。

不得不说。

赢羽简直将所有的后路都想好了。

“妙!”

“此科举制度的确是妙啊!”

小主,

“不仅能够选拔优秀的人才入朝为官,不会让那些有才能的人籍籍无名被埋没。”

“而且只要每年举办!”

“就能够源源不断的给朝堂输入人才!”

“此法甚妙!”

百官们纷纷惊叹,一阵彩虹屁拍了过来。

百官们兴奋。

赢羽倒是不太乐观。

科举制的确是选拔官员的好办法。

但是!

目前来说。

还有一个难题。

那就是试卷的出题,不能过于超越这个时代,又不能太过八股。

比如!

现在大秦普遍科学观都不完善,赢羽也不能强行将超过目前水准太多的知识强行塞入人们脑海。

什么宇宙大爆炸理论、哈勃定律、开普勒三定理、万有引力等等等……

这些科学理论知识。

现在的人才还无法适应。

没有那个基础。

自然不能选用。

但同样不能过于八股。

科举制乃是隋唐时期推出来的选拔官员的考核。

后被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

直到明清时期。

科举制度逐渐僵化。

被笑称为八股取士。

只会八股文,又怎可能是人才?

所以。

这方面赢羽觉得应该花大心思,以科学为方向,由浅入深的引导天下文人巨匠,自己去思考。

任何科学的发展。

都需要一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

赢羽看向百官,道:“科举制的推行,还有一个先决条件,便是出题,需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研究天下学子学习的方向,以及应试的考题,各位爱卿可有妙计?”

百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