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云拼尽

可是为什么要南下?

要让史书上写一句,京华十九年九月二十六,京华帝下令南逃吗?

此后几年,十几年,甚至百年。

要让安昌和徐州的人一遍又一遍的描画那一句“南望王师又一年”吗?

要让此后不得志的文人墨客,指着他们都鼻子骂“何不北上?”

要让日后的人们说起来这一件被称为“安昌事变”的事件时,都无奈叹口气,说:

“可惜”

冉玉本能的不想这样。

所以他要去。

哪怕这件事有算计在里面。

他也要去。

谢晋阻止不了他。

所以他说完那一句之后就再次向前,将谢晋越拉越远。

谢晋突然心有所感。

——这世道本就该接着乱下去,只有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用自己的未来做赌注,迎来了二十年的和平光景。

——而现在,也有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用自己来做赌注,换来日后的安稳。

他叹了一口气,回家去安排事情。

为了防止这位事后找茬,提前做些准备吧……

安昌城墙上有许多口子,在平时用来和外界沟通,以及平时做放箭的工作。

而在此时,这些口子上的人,既不是弓箭手,也不是负责双方交流的官员。

而是孩童。

各个年岁的孩童,还在上晓学的年纪。

他/她们晓得国破家亡的道理,也明白君子节气。

于是在这即将国破家亡,城内流言甚嚣尘上。

流言传的有鼻子有眼,甚至连君王的罪己诏都传了出来。

朕承天命,御极天下,自登基之初,便立志要开创一番盛世,保我江山社稷永固,百姓安居乐业。

朕每日破晓即起,直至深夜仍在审阅奏章,殚精竭虑,只为能让天下百姓过上太平日子。

朝堂之上,朕广纳贤言,力求决策皆能利国利民;朝堂之外,朕关心农事,盼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然而,天不遂人愿,如今外敌悍然犯境。

他们来势汹汹,如同饿狼一般,边军虽拼死抵抗,却因兵力悬殊、粮草不济,屡屡战败。

如今,那烽火已从边疆一路烧至安昌附近,战鼓的轰鸣,日夜不绝于耳,声声震得朕的心头颤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