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没有搭理胡惟庸,而是看向刘伯温,自打他回应天之后,虽然照常上朝,但是再也没有发言过。
“刘伯温,这件事你怎么看?”
刘伯温也没料到朱元璋会喊自己,愣了一下之后上前回话。
“臣认为,皇上自有定论,臣不应该再妄加断言。不过公理二字,正是都察院存在的基础,圣人也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刘伯温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朱元璋当然懂他的想法。沉思了片刻,朱元璋便躺在了龙椅上了。
“行了,这件事容朕想想,今天的早朝就先到这了,退朝吧,朕累了……”
众大臣陆续离开,只留下朱元璋一个人呆在奉天殿里,却始终想不明白,只好传令。
“摆驾坤宁宫!”
遇到问题怎么办?当然是和他妹子商量着来。不过他也没有想到朱标此时正在坤宁宫给马秀英请安,如此一来倒也方便了,毕竟他本来就要喊朱标一起来商量,一家三口总能研究出来个结果,至于他家老二老三么,还是算了,越帮越忙。
“咱就想不明白了,为什么一定非要逼着咱杀了朱桓啊,咱已经给他处罚了,难道还不够么?”
“世人不患寡而患不均,这道理您懂啊,同样是犯了法,人家别的官员贪污十两银子就要杀头,那朱桓可是几十万两。更不用说什么杀人放火,强抢民女这些罪恶滔天的事儿了,如果放在一般小民百姓身上,您都能把人家满门抄斩,连耗子窝都得浇开水。结果这事儿落在您自己侄儿头上,就变成了射他几箭,然后贬为庶民,永不录用,这事儿搁谁身上谁也过不去,连我都看不过去。”
朱标无奈一摊手,道理他已经跟朱元璋说了千万遍,但是无奈他就是听不进去。
“那朱桓不是咱侄子么,而且他家对咱确实有恩啊,咱也确实只想留他一命,别的什么都好说。”
“还是那句话,您是您,他是他。功是功,过是过。就算您给他家封个王,那他犯了事儿,该杀还是得杀,不然您就是没办法跟大千千万万的子民交代,只会让抗议的人越来越多,最后引发群众大游行,我猜您也不想看到这样吧,总不能因为朱桓一个人,把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大明积累的民心都葬送了吧。”
小主,
朱元璋被朱标说得心乱,随后看向马秀英。
“妹子,这件事你怎么看?”
马秀英看着他这副样子居然笑了出来。
“我怎么看?我不就是一个妇道人家,咱当皇上可有令在先,后宫不得干政,我不敢说。”
朱元璋哭笑不得。
“哎呀,妹子啊,你可别拿我寻开心了,咱这急得都要火冒三丈了,你就给我拿个主意,再说了,咱当初不是说,我主外,但是有事还是一起商量嘛。”
马秀英笑着说,“你啊,就是被亲戚遮了眼,但是标儿说的就对,就算是有恩也不能胡作非为啊,你不杀那朱桓,你看看现在都闹成什么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