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别这么看我,难道您忘了,李善长也是我的老师。”朱标笑道。
“对对对,这家伙确实是个掌管钱粮的高手,看样你和他学了不少嘛!”朱元璋拍了拍朱标的肩膀,全然不顾上面的油污。
“爹,您先吃着我给您算个账,算明白了你就知道咋决定了。”朱标无语地给他擦了擦手。
“成,你说,咱听着!”朱元璋在美食攻势下心情大好。
“现在咱大明刚建国,民情粮价都算稳定,国库也还算充裕,尤其您鼓励开荒种地,现在这普通一个农民大概的收入应该是十五两一年,折合粮食大概三十石吧,米价应该算五钱银子一石。一个士兵大概一年能吃掉十八石粮食。”
朱元璋点了点头,十分满意。身为太子还能去了解粮价,了解普通家庭的收入,这朱标果然不枉他倾注了那么多心血,将来必定成大器。
“咱大明现在不说多,六十万将士吧,再加上几万名官员,每年需要的粮食就算一千五百万石吧,实际上这个数量只多不少。年成好的时候,国库算收入三千万石,以后天下太平了,人口和税收自然就上来了,这样还剩个一千多万石,咱现在十个藩王,每年给他们五十万石绰绰有余!”
“对啊!就是嘛,那这帮狗东西还叫嚣着什么亡国之策,咱国库充盈,养着这些孩子们咋了!”朱元璋激动地一拍桌子。
朱标狡黠一笑。
“您先别急,现在咱有十个藩王,就算二十年后吧,您再有十个儿子不过分吧,还有什么七大姑八大姨,就算再来十个藩王吧,这每年可就几百万石粮食的支出了哦。”
朱元璋咽了口口水,但是仍是倔强。
“那咱国库也能负担得起。”
“可是再过二十年,这帮藩王也要开枝散叶啊,那可就又是几十个皇室宗亲了。啧啧啧,这么算来,一百年之后咱朱家可壮大了,保守估计几百个皇子皇孙,遍地都是亲王郡王的,亲王级别每年五万石,郡王少点,给两万石吧,那这一年得多少啊?”
小主,
朱元璋额头上开始出现汗珠了,他好像有点不太会算这笔账了。
“爹啊,咱知道你不愿意相信,但这就是事实嘛,到时候全国之力都养不起这些藩王。那时候得是个什么光景哦。”朱标摊了摊手。
“那咱就少给点,每个人的年俸降到两万石还不行?”朱元璋深谙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这个道理。
“您这不是自欺欺人么,就算您给的再少,也架不住这帮人开枝散叶啊,到头来都一样。”
“可是,咱这些儿子不是还能守卫大明么,最起码自己家人比外人可信吧!”朱元璋还在努力找理由说服自己。
朱标无奈扶额叹气。
“您是不是忘了您是怎么出身的了,造反呐,你觉得就没哪个儿子敢学你?您活着时候他们不敢,我活着的时候他们不敢,但是等你孙子继位的时候,万一要削藩,养不起了,人家肯定不干啊,就会嚷嚷着,我们都是洪武皇帝的子孙,凭什么要受到这样的对待,然后喊着清君侧,靖国难就杀了过来,人家手里还有兵有钱的,您想想,那时候是什么光景,结果这王是您封的,受苦的倒成了后面的儿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