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名为“乌有镇”的偏远角落里,生活着一个名叫李不器的青年。这名字听起来就透着一股子古怪,仿佛他生来便是要与这常规的世界格格不入。
李不器自幼便聪慧过人,可他的聪明却总是使在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地方。小时候,学堂先生讲《论语》,讲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别的孩子都在摇头晃脑背诵,他却突然站起来,一本正经地问先生:“先生,若一直学习却不玩耍,脑子累坏了可咋整?孔子怕是也没料到这里头的门道吧。”先生被问得哑口无言,气得直拿戒尺敲桌子,同学们则是笑得前仰后合。
长大后,李不器进了镇上唯一的一家钱庄当伙计。这钱庄老板是个尖酸刻薄的主儿,平日里对伙计们非打即骂,还克扣工钱。其他伙计们都敢怒不敢言,唯有李不器,第一天上班就给老板找了个大“麻烦”。老板让他清点库房里的银钱,他倒是清点得飞快,可最后报数的时候却故意报错,还振振有词地说:“老板,这银钱数目不对呀,我瞧着八成是遭了贼。您想啊,这库房四面透风,老鼠都能钻进来,更别说那手脚不干净的小人了。”老板气得脸都绿了,又差又找不出证据,只能在一旁干瞪眼。
李不器在钱庄待了没几天,就被老板找个由头辞退了。可他不但不气馁,反而乐呵呵地收拾东西走人,还对着老板的背影大喊:“老板,您这地方小,容不下我这大佛,日后您可别后悔!”
没了工作的李不器依旧过得逍遥自在。他每日在镇上的茶馆里喝茶、听书,和一帮老头子混在一起。这天,茶馆里来了个江湖艺人,耍着一手花里胡哨的把式,嘴里还不干不净地吹嘘自己的武艺高强。众人都被他唬得一愣一愣的,纷纷叫好。李不器却看出了端倪,等那艺人表演完,他慢悠悠地走上台去,说要和艺人比试比试。艺人一开始还不屑一顾,想着这毛头小子能有什么本事。可一动手,他就傻了眼。李不器三下五除二就把他那套把式拆得七零八落,最后还轻轻一脚把他踢下了台。艺人灰溜溜地走了,茶馆里的人都对李不器刮目相看,却也暗自嘀咕他这是爱出风头。
不久后,乌有镇来了个富商,说要在镇上开一家大店铺,需要找一个能干的掌柜。消息一出,镇上的人都争着去应聘。李不器也去了,可他不像别人那样精心打扮,反而是一身破旧衣衫就去了。面试的时候,其他人都夸夸其谈自己的本事和经验,只有李不器站在一旁,等别人都说完了,他才开口:“各位大人,你们这一通说辞,怕是把这店铺还没开起来就先把自己吹上天了。依我看,做买卖,诚信最重要,别老想着坑蒙拐骗。”富商一听,觉得李不器虽然说话难听,但却句句在理,当下便决定让他当掌柜。
李不器当上掌柜后,那店铺果然生意兴隆。他不像其他掌柜那样算计顾客,而是实实在在地做生意,该给的优惠给,该保的质量保。可这却惹恼了一些同行,他们暗中勾结起来,想要排挤李不器。
一天,有个同行派人到店里闹事,说李不器店里的货物以次充好,要求赔偿。李不器不慌不忙,让人把货物都搬出来,一件一件地检查。结果发现,那所谓的次品其实是被调包了。李不器当场抓住那个闹事的人的把柄,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经此一事,那些同行再也不敢轻易招惹他了。
然而,李不器的好运并没有持续太久。镇上的官府突然要征收高额的赋税,说是要修缮河道。这赋税压得老百姓喘不过气来,李不器的店铺也难以幸免。他去找官府理论,却被打得鼻青脸肿地扔了出来。回到店里,他看着愁眉苦脸的伙计们,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时,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让伙计们在店门口贴出告示,说店里要进行大甩卖,所有的货物都降价处理。一时间,店里人头攒动,货物很快就被抢购一空。同行们都以为他是急疯了,在自毁前程。可他们不知道的是,李不器早就留了一手。他在甩卖的同时,偷偷地把一些贵重的货物转移到了乡下的一个朋友家里。
等官府来收赋税的时候,发现店里已经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了。李不器站在官府的人面前,笑着说:“大人,您看这店里现在空空如也,实在是拿不出那么多赋税啊。您要是非要收,那就把我这破店拆了拿去吧。”官府的人被他气得半死,却又无可奈何。
经过这件事,李不器的名声在乌有镇更是响彻云霄。但他却觉得这乌有镇已经容不下他了,他决定离开这里,去更广阔的世界里闯荡。
李不器带着仅有的一点盘缠踏上了旅途。一路上,他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有一次,他在一片山林里迷了路,又饿又渴。正当他绝望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小村庄。村子里的人们热情好客,为他提供了食物和住所。李不器在这里住了下来,帮村民们干一些农活,教孩子们读书识字。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赢得了村民们的喜爱和尊重。
小主,
在村子里,李不器结识了一个叫阿绣的姑娘。阿绣长得眉清目秀,心地善良。她被李不器的独特气质所吸引,渐渐地对他产生了感情。李不器也
在那个名为“乌有镇”的偏远角落里,生活着一个名叫李不器的青年。这名字听起来就透着一股子古怪,仿佛他生来便是要与这常规的世界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