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梅想起他们结婚那天,李大山穿着一身崭新的西装,虽然那身西装有些不合身,显得他有些局促,但他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却是那么真切,那么动人。他们在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手牵着手,许下相伴一生的誓言。婚后,他们一起精心布置那个小小的家。李大山亲手为她打造了一个木质的梳妆台,他的木工手艺并不精湛,梳妆台的边角还有些粗糙,但却饱含着他满满的爱意。晓梅每次坐在梳妆台前,看着镜子中自己幸福的模样,都会想起李大山为她打造梳妆台时专注的神情。还有那次晓梅生病,整个人虚弱地躺在床上。李大山不眠不休地守在她床边,为她煎药、喂饭。他的眼神中满是焦急与心疼,每一次喂药时,都会小心翼翼地吹凉,生怕烫到晓梅。那些日子里,李大山的悉心照料让晓梅感受到了无比的温暖。
这些珍贵的回忆,如同星星之火,点燃了晓梅心中的勇气。她下定决心,无论前方等待着她的是什么,无论城市的生活有多么艰难险阻,她都要去城市,要和李大山一起面对未来的生活。
于是,晓梅开始默默地收拾行李。她轻轻地打开衣柜,从里面翻出那些许久未穿的衣物,每一件衣服都承载着她的回忆。她仔细地叠好,一件一件地放进一只旧皮箱里。接着,又从抽屉里挑选了一些自己平日里最珍视的物件,那是李大山曾经送给她的发簪、手帕,还有他们一起拍的照片。照片中的他们,笑容灿烂,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她的父母看到她这番举动,满脸惊讶。晓梅的母亲,一位温柔而又慈爱的妇人,迈着细碎的步伐走到她身边,轻声问道:“晓梅,你这是要做什么呀?”晓梅停下手中的动作,抬起头,眼神坚定得如同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说道:“妈,我要去城里找大山。他现在遇到困难了,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一个人扛着。”
晓梅的母亲微微叹了口气,脸上满是担忧与不舍:“晓梅啊,你可想好了,城市里的生活可没咱们村子里这么简单。那里人生地不熟,你去了能适应吗?语言不通,规矩也不一样,万一受了委屈可怎么办……”晓梅走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安慰道:“妈,我知道。但是我爱他,这份爱给了我勇气。我想和他一起度过这个难关,一起面对未来的生活。您就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在一个晨曦微露的清晨,天边泛起鱼肚白,晓梅告别了父母。她的父亲站在门口,默默地看着她,眼中虽有不舍,但更多的是对女儿的支持与信任。父亲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此刻写满了复杂的情绪,他轻轻地拍了拍晓梅的肩膀,说道:“孩子,去吧,在城里好好照顾自己,要是遇到啥难处,就回来,家永远是你的后盾。”母亲则紧紧地抱住她,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声音带着哭腔:“晓梅,到了城里要照顾好自己,要是遇到什么难处,就给家里打电话,千万别硬撑着。”
晓梅强忍着泪水,点了点头:“妈,我会的。你们也要照顾好自己。”说完,晓梅转身,毅然踏上了前往城市的旅程。一路上,她坐在长途汽车的靠窗位置,心情既紧张又期待。她的手指不安地绞在一起,望着车窗外不断向后飞驰的景色,田野、山峦、村庄一一闪过。她的心中默默祈祷着自己能够给李大山带来力量,成为他坚实的后盾。她想象着与李大山重逢的场景,心中既期待又有些忐忑。
当汽车缓缓驶入城市,城市的喧嚣与繁华瞬间将晓梅包围。街道上车水马龙,一辆辆汽车呼啸而过,喇叭声此起彼伏。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直插云霄,阳光洒在玻璃幕墙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霓虹灯闪烁不停,各种广告牌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这一切对于在小村庄生活惯了的晓梅来说,既陌生又让她感到害怕。她紧紧地握着手中的皮箱,手心早已布满了汗水。但一想到李大山就在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她的心中便涌起一股莫名的勇气,这勇气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她前行的道路。
晓梅根据记忆,换乘了几趟公交车,一路上她紧张地看着窗外的站点,生怕坐过站。终于,她来到了李大山工作的地方。眼前的建筑工地一片繁忙景象,巨大的起重机挥舞着钢铁巨臂,发出隆隆的轰鸣声,吊运着沉重的建筑材料。工人们头戴安全帽,在脚手架上忙碌地穿梭着,有的在砌墙,有的在搬运砖块,各种机器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嘈杂的交响乐。
晓梅在人群中焦急地寻找着李大山的身影。她的目光在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上扫过,心中的不安愈发强烈。周围的一切都让她感到陌生和无助,她开始有些后悔自己的决定,害怕自己找不到李大山,害怕自己无法融入这个陌生的环境。就在她感到有些绝望的时候,她终于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背影。李大山正站在一处脚手架下,忙碌地指挥着工人们施工。他的声音因为长时间的呼喊而变得有些沙哑,但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