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云这阵子可真是“忙”坏了,不过这忙,跟他平日里那种鸡飞狗跳的忙可不一样。 他像是突然开了窍,迷上了跟那些文绉绉的家伙打交道。
你瞧,三天两头,酒庄里就来一帮子文人墨客,一个个摇着扇子,吟着诗,酸倒牙的词儿一套一套的。林云呢?他也不嫌烦,反而乐呵呵地凑上去,跟人家谈诗论赋,那叫一个热乎劲儿。
开始的时候,李山和王远还真有点担心。心想:这林云,该不会是“太白”卖得太好,脑子烧坏了吧?怎么跟这帮酸腐文人搅和到一块儿去了?这可别再整出什么幺蛾子来!
可后来,他们发现,林云还真不是瞎胡闹。他参加那些诗词歌赋的聚会,可不是光去听热闹的。这家伙,居然还亲自上台,吟诵了几首自己写的诗!
“咳咳……”林云清了清嗓子,站在台上,面对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心里还真有点紧张。他深吸一口气,朗声念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呃,不对不对,串词了!重来!”
台下哄堂大笑,有人喊道:“林老板,你这诗,是跟‘太白’学的吧?怎么也醉醺醺的?”
林云也不恼,嘿嘿一笑,挠了挠头:“献丑献丑!不过,我这诗,可是发自肺腑的!来,听我给你们好好念一念……”
他这几首诗,要说有多高的文学造诣,那还真谈不上。平仄格律什么的,估计也就比小学生强点有限。但胜在真情实感,而且还巧妙地把“太白”给融入了进去,听起来倒也别有一番风味。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林云抑扬顿挫地念着,声音洪亮,感情充沛。他这诗,虽然比不上李白杜甫,但好歹也是他自己写的,而且还跟“太白”有关,自然是越念越来劲。
台下众人,一开始还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可听着听着,也渐渐被林云的诗给吸引住了。
“好!说得好!”
“林老板,真没想到,你还有这等才华!”
“这诗,虽然简单,但却道出了人生的真谛啊!”
“再来一首!再来一首!”
……
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林云站在台上,感受着这热烈的气氛,心里那叫一个美滋滋。他心想:看来,我这“诗仙”的名号,也算是坐实了!
除了写诗,林云还经常邀请一些书画家到酒庄做客。他把酒庄里最好的包间腾出来,摆上笔墨纸砚,再把珍藏的“太白”佳酿拿出来,让他们尽情地挥毫泼墨,吟诗作画。
这些书画家们,平日里哪受过这等待遇?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兴奋得不得了。他们喝着“太白”美酒,灵感如泉涌,笔走龙蛇,创作出一幅幅精美的作品。
作为回报,这些书画家们自然也不会亏待了林云。他们纷纷以“太白”为主题,创作了大量的书画作品。有的画的是“太白”酒瓶,有的画的是酒庄的景象,有的画的是林云与客人们把酒言欢的场景……
这些作品,或大气磅礴,或细腻婉约,或写实,或写意,风格各异,但都充满了浓郁的艺术气息,将“太白”的文化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
林云看着这些作品,心里那叫一个得意。他心想:这可比花钱打广告强多了!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营销啊!
在林云的“折腾”下,“太白”的名声,就像插上了翅膀一样,越飞越高,越传越远。不仅在当地,就连外地的商人、官员、文人墨客,也都纷纷慕名而来。
这些人,有的是为了品尝“太白”美酒,有的是为了感受“太白”文化,还有的,纯粹就是为了凑热闹。但不管他们是为了什么而来,来了之后,都会被“太白”的魅力所折服。
“这‘太白’酒,果然名不虚传!入口绵柔,回味悠长,真乃人间极品!”
“这酒庄的布置,也别具一格,既有古朴典雅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简约的时尚感,真是让人赏心悦目!”
“这里的文化氛围,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在这里,不仅可以品尝美酒,还可以结交朋友,交流思想,真是人生一大乐事!”
……
赞美之声,不绝于耳。林云的酒庄,也因此成为了一个文化交流的中心。各种各样的人在这里汇聚,谈诗论画,吟风弄月,好不热闹。
林云看着这热闹的景象,心里那叫一个自豪。他心想:我这不仅仅是在卖酒,更是在传播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啊!
这种精神,就是“太白”所代表的,自由、洒脱、浪漫、豪迈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林云自己所追求的。他要让“太白”,成为一种象征,一种符号,一种让人们感到快乐、放松、享受的生活方式!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酒庄里依旧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客人们围坐在桌旁,品尝着美酒,谈笑风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