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夏朝科举

考试一般要考四到五场,内容涵盖八股文、试帖诗、经论等等。

不过,夏朝今年的县试内容有了一些改变。

明朝时的县试,第一场正场:考两篇四书文章,也就是八股文,再加上一首五言六韵诗,这部分内容占总分的40%。

第二场:考一篇八股文,还要默写《孝经论》或者《圣谕广训》,大约一百字左右,占比约25%。

第三场:考四书或者经文、律赋一篇,还有一首五言八韵诗帖,占比约20%。

第四场:考经文、诗赋、骈文,占比约10%。

第五场:由主考官决定是否开考,主要考时文、经论、诗赋等,占比约5%。

从这几场考试的内容和占比就能看出,八股文在其中所占的比重,几乎达到了90%以上。

夏朝的县试同样分为四场,第一场的考试内容和明朝一样,占比也是40%。

第二场则主要考查道德品行,设置了一些关于道德品行的判断题,还要求默写《孝经论》和《圣谕广训》等内容,但取消了四书文,占比约20%。

第三场考查的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律法知识,比如田产纠纷、邻里关系等方面,让考生分析具体案例,并给出相应的处理办法,占比约20%。

第四场考查的内容涉及农业、商业、医学、手工业、军事、吏治等实用知识,占比约20%。

由于这是夏朝刚开始的首次恩科,周云决定暂时还是维持原来八股考试的大框架,只是在比例上做了一些调整,打算等以后再慢慢降低八股文的所占比重。

当夏朝首次科举童试的内容和所占比重在《华夏报》上刊登出来后,整个夏朝境内就像炸开了锅一样。

许多考生一直以来都在学习如何写八股文,之前还在担心夏朝的科举还考不考八股文。

现在得到证实,夏朝的科举虽然有变化,但还是考他们擅长的八股,而且比重也不算低。

这个消息一传出,夏朝境内的文人都欣喜若狂,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在此次童试中大展身手。

当然,这种科举变革也引发了一部分人的不满。

其中,以前明文人方以智为首的一帮人,强烈反对这种弱化八股取士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