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三十五)

仙师拍了拍小弟子的肩膀:“好样的!去吧,去把调胃承气汤的做法和功效告诉其他师兄弟吧,让他们也知道这个妙方。”

于是,小弟子兴高采烈地跑去跟其他师兄弟分享这个新知识了。而张仲景仙师呢,则继续坐在他的诊室里,用他的智慧和医术,为前来求医的人们带去健康和希望。

话说小弟子把调胃承气汤的事情告诉师兄弟后,大家纷纷表示要试试这个妙方。于是,师兄弟们开始四处搜集药材,准备自己动手熬制。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有的师兄弟在熬制过程中,不小心把药材放多了,结果熬出来的汤药苦得要命;有的师兄弟呢,则把药材放少了,结果喝下去一点效果都没有。还有的师兄弟,在熬制过程中不小心把锅烧糊了,整个药房都弥漫着一股焦味……

看到这一幕幕“惨状”,小弟子心里暗自庆幸:还好自己当初没有擅自行动,不然也得闹出笑话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张仲景仙师出现了。他看了看大家的“杰作”,忍不住笑了起来:“哈哈,你们这群小家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啊。熬制汤药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哦,得讲究个火候、时间、药材比例等等。”

说着,仙师亲自示范起来。他先把甘草和大黄放到锅里,用小火慢慢熬煮。过了一会儿,他拿起勺子尝了尝汤药的味道,点了点头:“嗯,差不多了。”然后他把药渣捞出来,再把芒硝加进去,继续用小火熬煮。不一会儿,一股清香就弥漫了整个药房。

大家看得目瞪口呆:“仙师真是厉害!这么复杂的步骤,他居然做得游刃有余。”

仙师笑了笑:“其实啊,熬制汤药就像炒菜一样,得讲究个火候和调料。只要掌握了这些技巧,就能做出美味的菜肴和有效的汤药了。”

说完,仙师把熬好的汤药分给大家喝。大家喝了之后,纷纷表示味道鲜美、效果显着。有的师兄弟甚至说:“这汤药比外面卖的饮料还好喝呢!”

听到这里,小弟子忍不住笑了起来:“哈哈,看来咱们以后不仅可以当医生治病救人,还可以当厨师开餐馆呢!”

仙师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你这个小家伙啊,真是调皮。不过话说回来,学医和学厨确实有很多相通之处哦。都需要耐心、细心和用心才能做出好的作品来。”

有一天,小弟子一脸懵懂地跑来问张仲景仙师:“师父啊,我这心里头有个大大的问号,就是想知道,如果一个人得了太阳病,还发热、出汗,这该咋整呢?有没有什么神奇的方子能搞定它?”

张仲景仙师一听,嘿,这小子算是问对人了!对于这种小问题,那简直是手到擒来。于是,他清了清嗓子,慢悠悠地说:“太阳病啊,发热还出汗,这事儿吧,说白了就是营气(咱们可以理解为身体的营养物质)弱了点儿,卫气(身体的防御系统)强了点儿,所以汗就容易往外冒。要想搞定这外来的邪气,桂枝汤,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小弟子一听,眼睛立马亮了,仿佛看到了救星一般。张仲景仙师赶紧趁热打铁,给他细细讲解起了这桂枝汤的奥妙。

“桂枝汤啊,方子简单,就五味药:桂枝三两(换算成现代计量,那就是15克啦),芍药三两(也是15克),炙甘草二两(10克),生姜三两(15克),大枣十二枚(这个嘛,你就看着办,大概一把就差不多了)。这些药材啊,可都是有大来头的!”

张仲景仙师顿了顿,接着说道:“桂枝,那可是植物界的暖男,能温通经络,散寒止痛,还能助阳化气。它一来,那些躲在身体里的寒气啊,就像遇到了大太阳,统统都得靠边站!芍药呢,就像个温柔的大姐姐,能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它和桂枝搭档,一个散寒,一个养阴,简直是天作之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