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姜可是个温中散寒的好东西,它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你想啊,这人身体这么虚弱,肯定容易受寒。干姜就能帮你把身体里的寒气驱走,让你的身体重新暖和起来。而且啊,干姜还能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对身体的好处可多了去了!”
说到这里啊,小弟子又问了:“仙师啊,这个茯苓四逆汤到底是根据什么中医理论配出来的啊?”
张仲景仙师微微一笑:“哈哈,问得好!这个茯苓四逆汤啊,其实是根据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理论配出来的。
你想啊,这人先是被发汗,又被泻下,身体肯定虚弱得很。在中医看来啊,这就是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受损的表现。而茯苓四逆汤呢,就能帮你把阴阳调平衡、把脏腑功能恢复好。
茯苓能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人参能大补元气、补脾益肺;附子能回阳救逆、散寒止痛;甘草能补脾益气、调和诸药;干姜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脉。这五种药材相互配合啊,就能起到温阳益气、散寒除湿、安神定志的作用。这样一来啊,你的病就能得到根治啦!”
小弟子一脸懵懂地跑来,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小星星,问道:“师父啊,我听说发汗之后,有的人会恶寒,这是因为身体虚了对吧?还有的人呢,不恶寒,就一个劲儿地发热,这又是咋回事儿?这两种情况,有没有什么神奇的方子可以搞定呢?”
张仲景仙师一听,嘿,这小子问题还不少呢!不过,既然求知欲这么旺盛,那就好好给他上一课吧!于是,张仲景仙师清了清嗓子,缓缓道来:“小徒啊,你问得好啊!发汗后恶寒,那确实是身体虚了,阳气不足,所以外界的风寒就容易趁机而入,让你感到冷飕飕的。而不恶寒但热呢,那就是身体里的实热在作祟了,这热劲儿可是不小啊!这时候,咱们得和胃气,用什么方子呢?调胃承气汤,走起!”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仿佛看到了什么绝世秘籍一样:“调胃承气汤?听起来好厉害的样子啊!师父,快给我讲讲这方子怎么配,每种药材都是干啥用的?”
小主,
看着小弟子那副求知若渴的样子,张仲景仙师不禁心中暗笑,这小子还真是挺好学的嘛!于是,便开始详细讲解起来:“调胃承气汤啊,这个方子可不简单,它里面有甘草、芒硝和大黄三味药。咱们先说甘草吧,甘草这家伙,可是中药里的‘和事佬’,它能调和各种药材的药性,让它们在一起不打架,还能补脾益气,缓急止痛。你看它长得圆滚滚的,就像个和蔼可亲的老大爷,总是在药材堆里劝架呢!不过啊,这里的甘草得炙一下,炙甘草药性更温和,更适合用来补虚。”
“然后呢,就是芒硝了。芒硝这家伙,可是个‘泻火高手’,它性寒味咸,能清热泻火,润燥软坚。你想啊,身体里那么多实热,不得找个东西来泄泄火吗?芒硝就是干这个活的。它一进到身体里,就像个灭火器一样,嗖嗖地把那些热劲儿都给灭了。”
“最后啊,就是大黄了。大黄这家伙,可是个‘肠道清道夫’,它性寒味苦,能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活血化瘀。你看它长得那个样子,就像个威猛的大将军,手里拿着大刀,一路披荆斩棘,把那些堵塞在肠道里的垃圾都给清除掉。这样一来,身体里的热劲儿就能顺畅地排出去了。”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仿佛已经看到了调胃承气汤在身体里大展神威的样子。于是,我继续说道:“好了,咱们知道了这三味药的作用,那接下来就得说说怎么配了。按照古方的比例啊,甘草二两(换算成现代就是10克),芒硝半斤(换算成现代就是25克),大黄四两(换算成现代就是20克)。把这些药材准备好之后呢,咱们就开始煮。”
“先把甘草和大黄放到锅里,加上三升水(换算成现代就是600毫升左右),然后开火煮。煮到水剩下一升左右的时候(换算成现代就是200毫升左右),就把药渣捞出来。这时候啊,锅里的药水就像是一锅浓缩的精华,看起来黄澄澄的,还挺诱人的呢!接着啊,咱们就把芒硝加进去,再稍微用小火煮一两沸,让芒硝完全溶解在药水里。这样一来啊,调胃承气汤就算是做好了。”
小弟子一听,眼睛又亮了起来:“师傅啊,那这汤喝起来是啥味儿啊?会不会很苦啊?”
张仲景仙师哈哈一笑:“苦?那是肯定的啦!不过啊,良药苦口利于病嘛!你要是想身体快点好起来啊,就得勇敢地喝下去!而且啊,这汤虽然苦了点儿,但是喝完之后啊,你会觉得身体里好像有一股清流在涌动,那些热劲儿啊、不舒服啊都随着这股清流被带走了。那感觉啊,别提有多爽快了!”
小弟子一听,仿佛已经感受到了那种畅快淋漓的感觉,脸上露出了向往的神色。于是,张仲景仙师继续说道:“不过啊,喝这汤也是有讲究的。你得一口气把它喝完,别拖拖拉拉的。这样一来啊,药效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喝完之后呢,你可能会觉得肚子里咕噜咕噜的,那是药效在发挥作用了。别担心啊,这是正常的反应。等过了一会儿啊,你可能就会去厕所‘释放’一下了。哈哈哈!”
小弟子一听,忍不住笑了起来:“师父啊,您这说得也太生动了吧!不过啊,听起来这调胃承气汤还真是挺厉害的呢!那以后要是再遇到发汗后恶寒或者但热的情况啊,我就知道该怎么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