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燥病脉证并治(二)

仙师一听,哈哈大笑:“这小家伙,还挺谨慎的嘛。不过也正常啦,毕竟这方子里的药都挺特别的嘛。不过你放心啦,这方子可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哦,绝对靠谱!你就放心大胆地吃吧!”

小弟子一听,这才放下心来:“弟子遵命!弟子这就回去煎药去啦!”说完,又一溜烟地跑远了。

看着小弟子远去的背影,仙师忍不住摇了摇头:“这小家伙啊,还真是挺有意思的。不过话说回来啊,咱们中医啊,可真是个大学问啊!要想学好中医啊,不仅得熟读经典、精通理论啊,还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行啊!所以啊,咱们还是得继续努力才行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在这时,一阵风吹过,带来了阵阵花香。仙师深吸了一口气,感叹道:“哎呀!这春天的气息啊!真是让人心旷神怡啊!看来啊,咱们这中医啊,也得像这春天一样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行啊!”说完,仙师便转身回到了他的药庐里继续研究他的医术去了……

小弟子一脸认真地跑来找张仲景仙师,眉头紧锁,好像遇到了什么大难题。“仙师啊,弟子有个问题想请教。您知道吗,就是那种燥病,病人脸色黄黄的,肚子疼得要命,还不能按,大便也拉不出来,脉跳得又快又滑,这该咋整啊?”小弟子一口气说完,眼睛瞪得圆圆的,就等着仙师给解答呢。

张仲景仙师一听,哈哈一笑,捋了捋他那长长的白胡子,说道:“哎呀,你这小家伙,今天可是问到点子上了。这燥病啊,其实就是燥邪跑到脾里捣乱去了。脾呢,就像咱们家里的厨房,燥邪一去,厨房里的火就烧得旺旺的,水分都烤干了,能不黄嘛!肚子疼得不能按,那是因为燥邪把肚子里的气血都搅和乱了。大便拉不出来,自然是水分都被烤干了,没东西可拉了。至于那脉跳得又快又滑,就像你在大热天里跑完步,心跳得砰砰响,一摸脉,也是这种感觉。”

小弟子一听,眼睛一亮,好像明白了点什么,但又好像还是没完全懂。“那,仙师,这病该怎么治呢?”

张仲景仙师微微一笑,从袖子里掏出一张方子,递给了小弟子。“看好了,这就是治疗这种燥病的神器——白虎汤!”

小弟子接过方子,一看,上面写着: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棉裹)、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他心里嘀咕:“这方子看起来也不难啊,就是些药材嘛。”

张仲景仙师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笑着说道:“小家伙,别看这方子简单,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去了。知母呢,就像咱们家里的灭火器,专门对付这种燥火。石膏呢,就像冰块一样,能降温清热。甘草呢,就像和事佬,能调和各种药材的性子,不让它们打架。粳米呢,就像咱们吃饭的主食,能补充身体的能量。”

“那,仙师,这方子该怎么做呢?”小弟子又问。

张仲景仙师耐心地解释道:“先把这四味药材准备好,然后把知母、石膏、甘草放在一起,加上一斗水,也就是现在的十升水吧,再把粳米也放进去。大火烧开,小火慢炖,等到粳米煮熟了,汤也就熬好了。记得把药渣子捞出来,然后分成三份,一天喝三次,每次喝一升,也就是现在的两百毫升左右。”

“换算成现代的克数呢,就是知母30克、石膏50克、甘草10克、粳米30克。记住了吗?”张仲景仙师又补充了一句。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更圆了。“哇,这么多石膏!这汤喝起来不会成石膏雕像了吧?”他开玩笑地说。

张仲景仙师一听,哈哈大笑,拍着小弟子的肩膀说道:“小家伙,你放心喝吧,这白虎汤虽然药材多,但都是经过精心配伍的,喝起来不会有什么问题。不过啊,要是你真的变成了石膏雕像,那我可就得用针灸把你扎醒了!”

小弟子一听,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他这才明白,原来中医看病治病,不仅仅是开药方子那么简单,还需要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各种因素来综合考虑,才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说到这里,咱们再聊聊小弟子说的那种脉数而滑的情况,其实就是身体在告诉医生:“我身体里太热了,水分都快被烤干了,你得赶紧给我降降温啊!”

脉数呢,就是指脉跳得快,就像你在跑步或者紧张的时候,心跳会加速一样。脉滑呢,就是指脉摸起来像珠子在滚动一样,很流畅,但又不失力度。这种脉象啊,一般出现在身体里有热邪或者痰湿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