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仙师一听,哈哈一笑,捋了捋他那飘逸的长须,眼神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仿佛在说:“这小子,又有新问题啦!行,今天咱们就来一堂别开生面的中医声音诊断课!”
“小徒啊,你这个问题问得好,咱们中医啊,讲究的就是‘望闻问切’,这‘闻’里头,可不仅仅是闻气味,听声音也是一门大学问呢!”张仲景仙师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爆笑讲解。
“首先啊,你说那语声寂寂然,平时跟个闷葫芦似的,一有风吹草动就惊呼连连的人,这多半啊,是骨节间有点小状况。你想啊,骨头关节要是出了问题,比如风湿啊、关节炎啥的,那人走路、动作肯定受影响,心情也容易烦躁。平时呢,可能因为疼痛或者不舒服,就懒得大声说话,一副‘别惹我,我头疼’的样子。但一旦碰到啥刺激的事儿,哎哟喂,那惊叫声,简直能吓得你魂飞魄散,为啥?因为那突如其来的疼痛或者惊吓,让他瞬间忘了保持低调,直接就‘啊——’的一声,把周围的鸟都给吓飞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弟子一听,笑得前俯后仰,边笑边说:“师父,您这形容得太生动了,我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些被惊飞的鸟儿在空中画出一道道完美的弧线!”
张仲景仙师也忍不住笑了,接着说道:“好了,咱们继续。那语声喑喑然,说话跟含了块糖似的,模糊不清的人,这心啊,膈间可能就有问题了。你想啊,心是君主之官,主宰着咱们全身的血脉和情绪,膈呢,就像是个大门,把胸腔和腹腔隔开。要是这心膈间有啥不对劲,比如气血不畅啊、痰湿堵塞啊,那人的声音能不受影响吗?说话就跟录音机磁带卡壳了一样,断断续续,模糊不清。所以啊,下次你要是听到谁说话这样,记得提醒他,可能得找个时间,好好调理调理心膈间的气血了。”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在说:“师父,您接着讲,我还想听!”
张仲景仙师见状,更加来劲了:“最后啊,还有一种声音,啾啾然的,又细又长,听起来就像是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这种人呢,多半头上有问题。你想啊,头是咱们人体的司令部,里面装着大脑,控制着咱们的一切行动和思想。要是这司令部出了故障,比如偏头痛啊、神经衰弱啊,那人说话的声音能不跟着受影响吗?就像是小鸟在风雨中艰难地叫唤,声音又细又长,听着都让人心疼。所以啊,小徒,以后你要是听到谁这样说话,记得多关心关心他,说不定他正被头痛折磨得苦不堪言呢。”
小弟子听完,笑得合不拢嘴,连连点头:“师父,您这课讲得太有意思了,我以后一定多观察,多学习,争取早日成为像您一样厉害的中医大师!”
张仲景仙师欣慰地笑了,拍了拍小弟子的肩膀:“好孩子,有志气!记住,中医之道,在于细心观察,用心感悟。声音,只是我们诊断疾病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感受病人的痛苦,用爱去治愈他们的疾病。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医大师。”
小弟子蹦跶到张仲景仙师面前,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小星星,一脸认真地问道:“仙师啊,我总是在想,为啥有的人呼吸的时候肩膀会跟着摇来摇去呢?这里面是不是有啥大学问啊?”
张仲景仙师一听,嘿,这小家伙还挺有探索精神嘛!于是,他捋了捋长胡子,笑眯眯地说:“哦,你问这个啊,这可是个有意思的话题。来来来,咱们坐下慢慢聊。”
“息摇肩者,心中坚。”仙师一开口,就抛出了这么一句专业术语。小弟子一听,眉头立马皱成了个小山丘。仙师一看,乐了,心想:这家伙,看来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啊!
“这么说吧,小徒啊,你想想看,如果一个人呼吸的时候肩膀摇得跟拨浪鼓似的,那很可能是因为他心里头有啥东西堵得慌,就像是心里头装了个大石头,沉甸甸的。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儿哦,因为这样一来,他的呼吸就变得不那么顺畅了,得费老大劲儿才能吸进一口气,吸进来的气呢,又因为堵得慌,所以在胸里头乱窜,搞得整个人都不舒服。”
小弟子一听,恍然大悟,点了点头,心想:原来是这样啊,那息引胸中上气者,咳,又是啥意思呢?
仙师一看小弟子那求知若渴的小眼神,就知道他又有问题了。于是,他继续解释道:“息引胸中上气者,咳,这句话说的是啊,如果一个人呼吸的时候,感觉胸里头有一股气直往上冲,冲得他喉咙痒痒的,忍不住就要咳嗽,那多半是因为他的肺里头有啥东西不对劲儿,比如说炎症啊、痰液啊之类的。这时候啊,他的身体就会本能地通过咳嗽这种方式,想把这些东西给咳出来,让肺里头变得干净点儿。”
小弟子一听,眼睛一亮,觉得仙师说得真是太有道理了!接着,他又问:“那息张口短气者,肺痿唾沫又是咋回事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