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脉法(二十八)

“接下来,咱们说说这‘气行于外’。阳跷一出问题,它那股子阳气就不老实了,本该乖乖在体内循环的,结果它非要往外跑。这一跑可好,你皮肤表面就开始有感觉了。你可能会觉得这一侧的皮肤啊,要么热乎乎的,像是被小火苗烤着;要么凉飕飕的,像是被冬天的寒风偷袭了。总之,就是各种不对劲,让你摸不着头脑。”

“再来说说脉象,这可是咱们中医的独门绝技,一般人我都不告诉他哦!阳跷为病的时候,脉象会变得‘弦急’。弦急是个啥?想象一下,你手里拿着一根紧绷绷的琴弦,轻轻一拨,那声音‘嗡嗡’的,清脆又紧张,对吧?阳跷出问题时的脉象就是这样,摸起来紧绷绷的,好像里面藏了个急着要出来的小精灵。但是呢,你要是稍微用点力按下去,嘿,它又变得‘缓’了,就像是那小精灵突然害羞了,躲了起来,让你摸不准它的真实面目。”

“这时候啊,咱们的治疗思路就得往‘少阳’上靠了。少阳啊,在中医里可是个挺神秘又挺重要的角色,它就像是咱们身体里的‘调解大师’,专门负责处理各种‘邻里纠纷’。阳跷为病,其实就是少阳这位调解大师没能把工作做好,导致阳气乱跑,身体失衡。所以啊,咱们得帮帮少阳,让它重新找回状态,把阳跷这家伙安抚好,让身体回归和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弟子问张仲景仙师:师父啊,我这心里头一直有个疑问,就像是吃了没熟的柿子,痒痒的,非得挠一挠不可。那个,阴跷要是出了问题,会是个啥症状呢?您可得给我讲讲,让我这脑袋瓜子里的迷雾散去些。”

张仲景仙师一听,哈哈一笑,那笑容仿佛能照亮千年的阴霾,他说:“哎呀,你这小子,求知欲倒是挺旺盛的嘛!来来来,听我细细道来。”

“阴跷啊,它就像是咱们身体里的一个秘密通道,藏在比较隐蔽的地方,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一旦它闹起脾气来,那可就不是闹着玩的了。想象一下,你在家里走着走着,突然地板一侧‘嘎吱’一声,吓你一跳,这不就是‘中于侧’嘛!阴跷为病,也是这么个道理,它一不对劲,首先就是在身体的侧边给你点颜色瞧瞧。”

“然后呢,这气儿啊,它就像是个调皮的孩子,本该乖乖地在经络里散步,结果一不留神,就溜进了阴跷这条小路,开始在里面撒欢儿。这时候,你要是去摸脉,嘿,那感觉就像是摸到了春天里的微风,轻轻柔柔的,浮在表面,这就是‘脉当浮缓’。但你要是稍微用点力,想探个究竟,嘿,这家伙立马给你来了个变脸,变得微微急促还带着点弦劲儿,就像是琴弦被轻轻拨动了一下,‘按之微急而弦’,这可是厥阴经特有的调调哦!”

“说到治疗嘛,那就得找厥阴经的麻烦了。厥阴啊,就像是家里的二小子,既调皮又聪明,你得顺着它的性子来,不能硬碰硬。所以啊,治疗阴跷的病,就得像哄小孩一样,温柔地引导它,让它回归到正确的道路上,别再在阴跷里瞎折腾了。”

“不过呢,这阴跷为病,可不是天天都能遇到的奇观。你得先把自己修炼成半个中医小达人,学会望闻问切,才能有机会碰到这‘千年等一回’的病例。到时候,可别因为兴奋过头,忘了怎么诊断,怎么下药哦!”

说到这里,张仲景仙师突然话锋一转,笑眯眯地看着弟子,说:“对了,徒弟啊,我给你讲个笑话吧。有一天,一个老中医走在路上,突然看到前面有个人走路怪怪的,一边高一边低,就像是阴跷出了问题。老中医心想,这可是个实践的好机会啊!于是,他赶紧跑上前去,一把拉住那人,说:‘小伙子,你阴跷有恙啊!’结果那人一愣,回头一看,原来是个瘸腿的老兵,正准备去修鞋呢!哈哈,这下子,老中医的脸可是比猴子的屁股还红了!”

弟子一听,笑得前仰后合,差点没岔过气去。张仲景仙师见状,也是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他说:“所以啊,学问再高,也得结合实际,不能瞎起哄。阴跷为病,看似简单,实则深奥,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悬壶济世的大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