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脉法(二十二)

“‘厥逆’,听起来挺吓人的,其实啊,它就是身体里的气血堵了车,没办法顺畅通行。就像是你在高峰期的地铁站,人挤人,挤得你都快成相片儿了,心里那个憋屈,那个不畅快。少阴脉涩,就是这种感觉,气血不畅,身体自然就不舒服,可能会觉得手脚冰凉,或者某些地方隐隐作痛,这都是气血在跟你抗议呢!”

“那么,咱们该怎么办呢?总不能让少阴脉一直这么‘弱而涩’下去吧?当然不行!这时候,就得请出咱们中医的法宝了——调理!就像是你家花园里的花草,要是叶子黄了,土干了,你得赶紧浇水施肥,对吧?身体也一样,少阴脉弱涩,就得给它补补阳气,通通气血。”

“怎么补?怎么通?这可是个大话题。简单来说,可以通过食疗,比如吃点温补的食物,像是羊肉汤、枸杞红枣粥,这些都是给阳气加油的好帮手。还可以针灸、拔罐,这些传统疗法就像是给身体做深度SPA,让气血重新流动起来,不再堵车。当然,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适量运动,让身体处于最佳状态,这样,少阴脉自然就不会‘弱而涩’啦!”

话说有一天,阳光正好,鸟语花香,一群求知若渴的弟子围坐在一棵老槐树下,眼神里闪烁着对医学奥秘的无限向往。这时,传说中的张仲景仙师,一身仙气飘飘,脚踏祥云(其实是慢悠悠地走过来),手里还拿着一本泛黄的古籍,准备给弟子们上一堂别开生面的脉诊课。

一个平时就爱钻研又有点逗比的小弟子,突然举手发问:“师父啊,我有个问题,比吃饭还重要!就是那个趺阳脉,它要是不跳了,是咋回事儿呢?”

张仲景仙师一听,嘴角勾起一抹神秘的笑,仿佛在说:“哦?这个问题有意思,准备好了吗?咱们要开启一场中医学的奇妙之旅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咳咳,小徒啊,你这个问题问得好,也问得妙!趺阳脉,那可是中医里的一条重要经脉,它就藏在咱们的脚背上,具体位置嘛,就是冲阳穴那儿。要是这条脉不跳了,那可就得注意了,因为这背后藏着大大的学问呢!”

“首先,咱们得明白,趺阳脉跟脾胃关系紧密,就像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脾胃是干啥的?那可是咱们身体的‘后勤部长’,负责把吃进去的食物转化成能量,再输送到全身各处。所以啊,趺阳脉不出,就相当于脾胃这位朋友突然玩起了失踪,不干活儿了。”

“这时候,身体会发生啥变化呢?哈哈,想象一下,冬天里,你穿着短袖短裤在雪地里狂奔,那感觉怎么样?没错,就是‘身冷肤鞕’!身体冷得跟冰棍似的,皮肤硬得跟石头一样。为啥?因为脾胃罢工了,身体的暖气供应不足,血液循环也慢了下来,整个人都变成了‘冰人’嘛!”

“不过,别担心,咱们中医有的是办法。遇到这种情况,咱们得先判断是不是脾胃真的出了问题。就像侦探破案一样,得搜集线索,比如看看舌苔厚不厚,胃口好不好,大便顺不顺。这些啊,都是脾胃健康的小信号。”

“然后,咱们再来个‘对症下药’。如果是脾胃虚寒,那就来点温补的,比如生姜、大枣、羊肉汤,给脾胃加加温,让它们重新活跃起来。要是脾胃气滞,那就得用点行气的药材,比如陈皮、木香,给脾胃疏通疏通,让它们别再堵得慌。”

“当然啦,除了吃药,咱们还得注意生活习惯。别整天熬夜、吃冷饮、暴饮暴食,那样脾胃迟早得罢工给你看。多晒太阳,多走走,吃点热乎的,让脾胃感受到你的关爱,它们才会好好工作嘛!”

说到这里,张仲景仙师突然话锋一转,幽默感爆棚:“小徒啊,下次要是再遇到趺阳脉不出的情况,记得先摸摸自己的肚子,看看是不是因为最近又偷偷吃了太多冰淇淋,把脾胃给冻住了。记住,身体是自己的,要好好爱护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