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口脉,就在你手腕那儿,轻轻一按就能感觉到。正常情况下,它应该像春天的溪水,流畅而不急不缓,温润如玉。但要是它突然变得又粗又大,还涩得跟吃了没熟的柿子似的,时不时还给你来点儿弦音,那就得注意了,这可不是在弹奏《高山流水》,而是身体在向你发警报呢!”
“先说这‘大’吧,脉大往往意味着气血充足,听起来好像是好事儿,对吧?但要是配上‘涩’这个字眼,那就不妙了。涩,就像是水管里被泥沙堵了一半,水流不畅,这就说明啊,你体内可能有淤血或者气血运行不畅的问题。再加上偶尔的弦,弦脉就像是琴弦被拉紧了一样,紧绷绷的,通常是肝气郁结的表现。肝嘛,就像咱们体内的‘情绪调解员’,它一不高兴,全身都得跟着遭殃。”
“所以啊,寸口脉大而涩,时一弦,没有发烧发冷的症状,张仲景我掐指一算,八成是得了‘浸淫疮’了。这浸淫疮啊,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它喜欢到处跑,皮肤上这儿红一块那儿痒一片,让人抓心挠肝的。不过呢,别担心,只要及时调理,还是能把它赶跑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要是这脉象再加上‘细数’二字,哎哟喂,那可就不好办了。细数脉,就像是夜深人静时,远处传来的稀疏雨声,又细又密,这表示你身体里的气血已经亏得很厉害了,就像手机电量只剩1%,还非得玩王者荣耀,你说这能不难治嘛?”
“这时候啊,咱们就得像侦探一样,仔细搜寻身体的每一个线索,用草药、针灸这些‘秘密武器’,一点点地帮你恢复元气,跟病魔斗智斗勇。不过啊,徒儿,记住一点,最好的医生其实是自己,平时多运动,少吃垃圾食品,保持乐观心态,这样才能让身体的小宇宙持续发光发热哦!”
讲到这里,张仲景仙师还不忘幽默地补了一句:“当然了,如果真的遇到了那种超级难缠的病魔,记得来找我这个‘老中医’求救,虽然我不能保证药到病除,但至少能让你少走弯路,多一份安心嘛!”
有这么一天,咱们的一位弟子跑来找张仲景仙师请教:“师父啊,徒弟我一直对那个趺阳脉紧而浮的事情耿耿于怀,这到底是个啥原理呢?”
张仲景仙师一听,胡子一捋,眼睛一亮,笑道:“哈哈,你这小子,今儿个是打算钻到脉象的肚子里去探个究竟吗?好吧,既然你这么好学,为师就给你说道说道。”
“这趺阳脉啊,就像是咱们肚子里的一个小剧场,紧和浮就是它的两位主演。浮呢,就像是舞台上那个穿着彩色衣服、蹦蹦跳跳的演员,代表着气儿足,有点兴奋过头的感觉。而紧呢,则是那个穿着黑袍,一脸严肃,手里还拿着冰块的家伙,代表着寒气逼人,冻得你直打哆嗦。所以,当浮和紧这俩家伙同时上台,那就意味着肚子里头可热闹了。”
“浮脉一出现,就像是你吃了三大碗米饭,肚子撑得圆滚滚的,感觉快要把衣服撑破了,这就是‘浮为腹满’。而紧脉呢,就像是有人在你肚子里开了一场摇滚音乐会,那鼓点、那吉他声,震得你五脏六腑都跟着节奏跳起了街舞,结果就是——绞痛来袭,痛得你怀疑人生。所以,‘紧为绞痛’,这话一点都不夸张。”
“现在,想象一下,浮脉和紧脉这两个家伙在肚子里头掐架,那场面,啧啧,简直就是一场‘肠鸣交响曲’。肠子们被这俩家伙搅得不得安宁,开始‘咕咕’叫,还转圈圈,就像是游乐园里的旋转木马,只不过这次坐的不是小朋友,而是你的肠子和气儿。这一转,气儿也跟着动起来了,最后,‘隔气’——就是那股子胀气啊,终于找到了出口,嗖的一下子就排了出去,那叫一个畅快淋漓!”
“不过,这还没完呢。如果这时候你摸摸自己的少阴脉(少阴脉啊,就是中医里用来判断肾功能的一个重要穴位),发现它跟消失了一样,没啥动静,那可就要小心了。因为这往往意味着你的下半身,特别是‘小帐篷’(咳咳,就是男性的阴囊啦,别笑,这是科学)可能会因为寒气太重,变得又肿又虚,就像是冬天里被冻僵的气球,看着挺大,其实里面空空如也,软绵绵的。”
“再来说说趺阳脉微而紧的情况。微脉就像是舞台上那个灯光暗淡,连主角的脸都看不清的小剧场,代表着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而紧脉呢,还是那个穿黑袍、拿冰块的严肃大叔。这俩一碰头,哎呀,那可真是雪上加霜啊!短气,也就是感觉气不够用,走两步就喘,就像是刚跑完马拉松,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又被拉去参加了百米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