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此话倒也有理!”
朱元璋微微颔首,神情若有所思。
明朝的卫所制度,是他一手建立的,对情况自然很是了解。
一次性带走五十万,基本等于空国而出。
何况,如果朱祁镇亲征,是临时起意,脑子一热,就不管不顾了。
才几天时间,他是怎么把天南海北的军队,调到身边的?
就靠着两条腿,累死也跑不到啊!
确定了出征人数的大致范围,李善长话锋一转。
“接下来,还要引出土木堡之变的关键人物,宣府总兵杨洪!”
“他能一路做到总兵,主持边关防务,少不了文官的支持!”
“而且,正统初年,兵部尚书杨士奇上奏,提议派文官监军,节制武将......”
“不消说,此举给文官插手军务,和武将混到一起,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杨洪作为宣府总兵,边关武将,平时吃空饷这种常规操作,还有一项兼职,走私军械。”
“包括但不限于:弓弩箭矢,刀枪甲胄,乃至于火器。”
“买家,是和素来和大明不对付的兀良哈!”
“早在正统十二年,朝廷就有人上疏举报,说杨洪打着派人放牧的名义,行走私之实。”
“当时,英宗就派人斥责过,让他收敛一些。”
“但这小子是个惯犯,屡教不改,属于滚刀肉了!”
“无论是吃空饷,还是走私军械,都不是一个人能够办成的,必然有人同流合污,利益相关......”
闻言,朱元璋脸色凝固,久久不语。
此时此刻,他不禁想问天问大地,甚至迷信问一问宿命。
他创立的大明朝,都用了些什么货色?
嘴上忠君爱国,仁义道德。
可背地里呢.......
文官结党营私,欺君弄权,贪墨横行,吃得满嘴流油。
边关武将,也不闲着。
吃空饷就罢了,还里通外国,走私武器给敌对势力。
没把他们千刀万剐,刨坟掘墓,挫骨扬灰,已经是皇恩浩荡,天子最大的仁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