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酒桌上,看着李善长在纸上列举出的,一条条关于土木堡之变的疑点,朱元璋陷入了沉思。
“老家伙,话虽如此!”
“可他们折腾了半天,又是勾结边关武将,发动兵变,又是暗算皇帝,拥立景泰的,究竟图些什么?”
李善长坐回原位,慢悠悠的喝着酒。
“当然是英宗年轻气盛,头角峥嵘,想要夺回大权,所作所为,不合文官的心意咯。”
“一旦到手的东西,是不肯轻易放弃的”
“由于宣德皇帝去世早,导致朱祁镇八岁就登基了。”
“继位之初,祖母张太皇太后临朝听政,内阁的三杨、礼部尚书胡濙,英国公张辅为顾命大臣!”
“而一国之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三样东西——”
“既人事任免,财政,军权!”
“首先,内阁首辅杨士奇上奏:恢复保举制,取代永乐朝的铨选.......”
【命三品上京官,各举可御史者一人;四品官及国子监翰林院堂上官部属科道官举可知县者一人。——《国榷》】
其实,保举制在建文朝就曾恢复过,也就是所谓的‘建文新政’。
这玩意儿是个啥揍性,对谁有利,自不必多言。
停顿片刻,李善长接着又道。
“这个口子一开,京官就有了向上举荐的权力,在地方安插自己的亲信官吏,为日后结成朋党,打下‘良好’的基础。”
“既然插手了官吏选拔,那财政方面,文官们自然不会置之不理!”
“正统元年,内阁三杨提议,停止了西洋贸易。”
“之前七次出海贸易,所获利润十分惊人,光是黄金就有七十二万七千余两,白银一千二百七十万两之多!”
“至于以后,出海贸易的利润跑到谁手里,自己猜去吧!”
“紧接着,有人提议,将各地的卫所‘收纳税粮’的权力交给兵部和户部,除边关外,不再归军队管辖。”
【英宗初立,(户部侍郎王佐)出征河南。奏言军卫所收纳税粮,奸弊百出,请变其制。廷议自边卫外,皆改隶有司。】
“这下,就连地方军队的粮食也被文官给控制了,也就意味着,军队的日常供给,需要看人家脸色。”
言及至此,老朱已经怒火上涌,按捺不住了。
“胡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