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说,这是村里的酒,我作为里正哪儿有不出面的道理?”
赵氏其实刚开始是真想反驳,可是却被何春花最后一句堵了回去。
她也知道,村里人人都盼着桑葚酒卖钱,可是这酒能不能卖个好价钱还未可知。
何春花要是不去,这事儿办砸了那就是她不作为。
要是去了,这事儿办砸了那也只能说她已经尽力了,村里人自然不会怪她什么。
想到这里,赵氏终究是妥协了,长长叹了口气,说道:
“罢了,那你就去吧,只是一点,要是把自己整病了,看我回来怎么收拾你!”
说服了赵氏,何春花又去找余下几人把这事儿说了。
他们的反应也跟赵氏差不多,不过终究败给了何春花的三寸不烂之舌。
只不过,李满仓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那就是叫上村里几个年轻汉子,跟他们一起去。
这样有多少酒卖了多少钱他们也能知道的清清楚楚,免得让人觉得自己贪污了村里的银子。
然后何春花与李满仓骑马去县城,这样路上耽搁的时间少,也能少淋些雨。
等事情商量定,李满仓就下山去通知村里人。
眼下虽然雨势较小了些许,但赵氏还是不许何春花冒着雨再下山。
然后何春花就和赵氏几人把酒缸里的酒分装到小一些的酒坛里,这样方便他们搬下去。
这些小酒坛都是大郎这些日子烧出来的,不用何春花叮嘱,他就把这事儿做了。
对此,何春花颇为感动与欣慰,不过人家芯子是个大人了,所以何春花也不敢说什么肉麻的话,只能竖起大拇指表示夸赞。
等她们把酒都分装好,刚坐下来喝了碗茶,李满仓就领着十来个汉子挑着箩筐上山来了。
这还是除了大贵李有望以外,村里人第一次来何春花的家。
李小松生怕她们误会,见了面就赶紧解释道:“我们不是来蹭饭的,是来帮着搬酒的,这样省得你们多跑一趟。”
赵氏被他这紧张兮兮的模样逗得哈哈大笑,“就算是来吃饭的又如何,我还能把你赶出去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