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大黄

百草经 半个厨子 2693 字 1个月前

大黄还具有凉血解毒的功效,能够清热凉血,解毒消痈。对于因血热妄行而引起的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症状,大黄能够起到凉血止血的作用;对于因热毒壅盛而引起的痈肿疮疡、丹毒、烫伤等症状,大黄能够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促进伤口的愈合。在临床上,医生常常会将大黄与其他凉血解毒的药物配伍使用,如与黄连、黄芩、黄柏等组成黄连解毒汤,用于治疗热毒炽盛、三焦热盛之证;与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组成五味消毒饮,用于治疗痈肿疮疡初起等病症。

4. 逐瘀通经

大黄具有逐瘀通经的功效,能够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对于因瘀血阻滞而引起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症状,大黄有着显着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医生常常会将大黄与其他活血化瘀的药物配伍使用,如与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组成桃红四物汤,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等病症;与水蛭、虻虫、三棱、莪术等组成抵当汤,用于治疗瘀血闭经、症瘕积聚等病症。

5. 利湿退黄

大黄还具有利湿退黄的功效,能够清热利湿,退黄利胆。对于因湿热黄疸而引起的身目发黄、小便短赤等症状,大黄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医生常常会将大黄与其他利湿退黄的药物配伍使用,如与茵陈、栀子等组成茵陈蒿汤,用于治疗湿热黄疸;与金钱草、鸡内金、海金沙等组成三金排石汤,用于治疗胆结石、尿路结石等病症。

五、炮制方法与应用

大黄的炮制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生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等。不同的炮制方法会使大黄的药性和功效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适应不同的临床需求。

1. 生大黄

生大黄苦寒之性较强,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作用较为峻猛。常用于治疗实热便秘、高热神昏、血热妄行等病症。在使用时,一般宜后下,以免其有效成分被破坏,影响药效。

2. 酒大黄

酒大黄是将生大黄用黄酒喷淋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而成。酒大黄的苦寒之性有所缓和,借酒升提之性,引药上行,善清上焦血分热毒。常用于治疗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等病症。

3. 熟大黄

熟大黄是将生大黄用黄酒拌匀,置炖药罐内,密闭,隔水炖至大黄内外均呈黑色时取出,干燥而成。熟大黄的泻下作用缓和,腹痛之副作用减轻,并能增强活血祛瘀之功。常用于治疗瘀血证、症瘕积聚等病症。

4. 大黄炭

大黄炭是将生大黄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而成。大黄炭的泻下作用极微,并有凉血化瘀止血作用。常用于治疗血热有瘀出血之证,如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病症。

六、现代研究与应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大黄的研究也日益深入。大量的现代研究表明,大黄不仅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蒽醌类、多糖类、鞣质类等,而且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抗菌、抗炎、抗肿瘤、抗氧化、调节免疫等。

1. 抗菌作用

大黄中的蒽醌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真菌、病毒等都有抑制作用。研究发现,大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常见致病菌都有显着的抑制效果,其抗菌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的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破坏细菌的细胞膜结构,从而达到抗菌的目的。

2. 抗炎作用

大黄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研究表明,大黄中的多糖类成分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从而发挥抗炎作用;同时,大黄中的蒽醌类化合物还能够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迁移,减少炎症因子的产生,进一步减轻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