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旁边的木制案板上,有一个他儿子模样的十岁左右的男孩,飞快地用筷子从陶盘里拨出一点点儿肥瘦的猪肉馅儿,然后放到薄得像蝴蝶翅膀一样的汤包皮子,几乎不到一秒钟就包好了一个花骨朵样子的小汤包。他面前的案板上,没一会儿,便累积了小山丘一般的几十个汤包。
“给我来一个幺碗的汤包吧。再来一个排骨粽子和蛋黄粽子。”香菱看着面前挂着的木牌,汤包有大碗、小碗、幺碗,分别有六十个、三十个、十个汤包,粽子则有花生粽、枣粽、蛋黄粽、肉粽、排骨粽几种,她只想了一会儿,就跟摊主说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好嘞,您稍等一会儿,马上就给您送到桌上。”另有一个用一根银簪子绾着高发髻的利落女子,把香菱引到了近旁无人坐的方桌旁,给她拖出来一个有着宽阔长方坐面的漆面木制方凳,示意让她坐下。接着,拿着一块几乎没有任何赃污的白抹布把桌面又仔仔细细地擦了一遍,接着又从腰前洗的白白的围裙里面掏出一块洗的白白的干抹布,又把桌面擦干,然后放下木制的筷子筒,转身离去。
“麻烦掌柜的,香葱葱花给我多放些。”香菱跟距离自己桌子不远处,正在调汤的摊主说道。
“好嘞,客官。”摊主说着,几乎毫无停顿地,就先后把白如羊脂玉的猪油、酱油、盐放入白陶碗里,接着又飞速地切了一大把半个指头粗细的香葱葱花,也放入碗中。
“你的这么快就好了?”香菱见去了临边摊位的薛蟠端着一碗面走到自己身边,问道。
“这面进开水里打个滚儿,便熟了。”薛蟠离开了府上,被这早市上热闹的氛围感染,听着街市上川流不息的人声、车马声,刚才跟母亲之间愤懑又哀伤的对话似乎全都消失不见了。
薛蟠只要来这靠着西城门的早市,基本上都会来这家阳春面的摊位上要一碗阳春面,吃完这个,他才会慢慢悠悠地逛着,看看要不要吃什么别的。不为别的,这家摊位阳春面的面汤实在是好喝。除了黑胡椒粉、香葱葱花、开水之外,说是猪油和酱油是特制的,并不是一般的猪油和酱油。酱油呢,是放了生姜、小葱葱根和小葱段慢慢熬煮而成,煮好了之后还要盖上木制锅盖焖上十分钟;猪油呢,是切了肥肉丁,小火一点点炼制出来的,炼油过程中也放了生姜和小葱段。最终这面汤便是清香醇厚异常。
“香菱,你要不要先尝一口。不是我夸口,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阳春面了,便是这汤,也是绝顶美味的。”薛蟠从自己袖中拿出一块还没用过的手帕把从筷子筒里拿出来的木制筷子和瓷质勺子擦了擦,递到香菱的手边,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