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机场运行控制中心的核心业务能力层

此前陈宇花费了大量时间,让团队收集机场业务人员的实际需求,梳理出一套相对完整的机场业务流程,秦奕知晓陈宇的努力,在这之后也主动与他一同对业务流程进行完善。

他们在堆满资料的办公桌前,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反复讨论,从旅客踏入机场的第一步值机手续办理,到行李托运的流程,再到候机区的人员管理以及登机口的信息确认等,不放过任何细节。

经过数天的努力,两人成功设计出一个业务架构雏形,为机场信息化系统的搭建,奠定了重要基础。

随着设计的深入,他们开始着眼于业务架构分层模型。战略目标层,他们确定了保障航班运行安全、准点、高效,最大化机场资源利用率,提升旅客服务体验等核心目标,并设定了航班准点率大于等于 95%、停机位周转时间小于等于 45 分钟等支撑指标。

陈宇一边记录一边说:“这些目标和指标,将为我们后续的设计指明方向。”

秦奕表示赞同:“没错,只有明确了方向,我们才能有的放矢。”

在核心业务能力层,他们划分了航班运行管理、资源调度优化等多个业务域,明确了每个业务域的关键能力和对应流程。

秦奕指着资料向陈宇解释道:“航班运行管理涉及航班计划制定、动态监控等关键能力,对应的是航班动态跟踪、协同决策流程,这对保障航班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陈宇认真思考后回应:“那我们在设计系统时,要确保这些功能能够有效实现。”

秦奕又将焦点转移到接下来的资源调度优化业务域上:“机场的停机位与登机口分配,可是运行控制的核心流程之一,它对航班周转效率、旅客体验和地面安全,都有着直接影响。咱们必须设计出一套既科学又高效的分配流程。”

他们首先梳理了分配流程概览。

秦奕一边讲解,一边在白板上画出关键要素:“目标是在安全和效率的双重约束下,为每个航班分配最优的停机位与登机口,关键参与方有机场运行控制中心的人员、航空公司、地服公司和机务部门,技术支撑则要依靠协同决策子系统、资源管理子系统和规则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