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馒头又香又白,刚放到嘴边,刘嘉就闻到一股淡淡的碱味儿。
这种用“起头”蒸的馒头,跟用酵母蒸的完全不一样。
在味道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娘蒸出来的馒头,不像其他人家的馒头有些酸味儿。
她在和面的时候还会加上一丢丢碱,最后把馒头揉好了,还会专门留下一小块。
这就是所谓的“起头”了。
刘嘉不知道这古老的方法是谁发明的,却知道就是这么传下去的。
“馒头好吃。”
“要是觉得好吃,这两天就不蒸米饭了,明天我再蒸一锅馒头。”
“娘别那么辛苦了,要不还是蒸米饭吧,做馒头还得揉。”
“不辛苦,谁家不是这样啊?”
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完全忘记了正在瞪着眼睛看他们的刘玉田。
还在吃饭的时候,刘建业回来了。
见到刘嘉,刘建业的第一句话就是:“三子,你什么时候回来了?燕儿咋样了?”
“没事,把人送回去了。”
刘嘉本能的回答。
可是,对面的刘玉田跟张桂兰两个人同时愣住。
燕儿咋样了?
是小燕儿?
郭晓燕!
“三子,怎么回事,燕儿怎么了?今天看到燕儿啦?”
张桂兰着急,说话的声音都带了一丝急促。
同时,刘玉田也朝着刘嘉这边看过来。
刘建业立刻感觉到大事不妙。
自己肯定是说错话了!
看样子,刘嘉根本就没有把郭晓燕的事情告诉爹娘。
都怪自己嘴欠。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小主,
“没事儿,我们就是……在大街上遇到了,后来我就把她给送回去了。”
刘嘉本想敷衍了事,可张桂兰却多了个心眼儿。
“不对,事儿肯定不是这样的。”
“如果在大街上遇到,晓燕怎么可能让你把她送回去?”
“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你实话告诉我,千万别瞒着我。”
刘嘉没想到,娘认真起来,这思路居然这么清晰。
说的也对。
好好的,即便在大街上遇到了,顶多就是互相打个招呼。
哪里还用得着把人给送回去?
“娘,你别多想,真没事儿,郭晓燕有些头晕,然后我就把她送回去了。”
话音还没有落,张桂兰的眼睛已经红起来。
“来咱们村子以后,燕儿这孩子也受了不少苦,身子骨本来就不好,还得努着劲劳动,千万别落下什么病根儿。”
“对了,上次你说贫血那件事情,你问过了吗?吃了花生衣是不是要好一些了?”
刘嘉担心张桂兰又想到以前的事情,直接编了个谎话。
“郭晓燕现在早就不贫血了,娘你把心放到肚子里,头晕,估计是今天晒的。”
今天天气好,脑袋顶上的大太阳周围连朵云丝儿都没有。
田里的玉米秧子都晒得打了蔫儿。
人要是走在大街上,肯定觉得晒得慌。
所以刘嘉这样说,张桂兰和刘玉田也没有继续多想。
等到刘建业把手洗好,一下子终于坐在矮脚桌周围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