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上,林尘此言一出,如同投下一枚石子,顿时激起千层浪。朝臣们议论纷纷,交头接耳,怀疑、不解、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
王尚书率先站出来,指着林尘怒斥道:“林大人,你这是何意?刘太师等人公然谋反作乱,罪不容诛,你竟要招安他们?置我大周律法于何地?置天下百姓于何地?”
赵侍郎也站出来附和道:“是啊,林大人,你可要想清楚了!招安容易招祸患,若是养虎为患,后患无穷啊!”
一时间,反对的声音如潮水般涌来,林尘却面色平静,不为所动。他环视四周,目光锐利如鹰隼,仿佛洞悉一切。待众人稍稍安静后,他才不疾不徐地开口说道:“诸位大人,稍安勿躁。本官知道,你们心中都有疑虑,但请听本官一言。”
林尘的声音并不高亢,却字字清晰,传遍整个大殿。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刘太师等人虽然犯上作乱,但其势力根深蒂固,若要彻底剿灭,必然会引起更大的动乱,百姓也会深受其害。如今我大周刚刚平定内乱,百废待兴,实在不宜再起战火。招安,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荒谬!”王尚书怒气冲冲地反驳道,“林大人,你这是妇人之仁!刘太师狼子野心,岂会真心归顺?若是招安,只会助长他们的气焰,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
“王大人所言极是,”林尘不慌不忙地回道,“但本官并非毫无准备。招安只是第一步,本官自有办法瓦解他们的势力,让他们再也无法兴风作浪。”
林尘语气坚定,胸有成竹的模样让一些原本持怀疑态度的官员开始动摇。然而,朝堂之上,反对的声音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傍晚时分,林尘回到府中,谢婉早已备好香茶,等候多时。见林尘面色凝重,谢婉心中担忧,轻声问道:“大人,今日朝堂之上,可是发生了何事?”
林尘轻轻摇头,将谢婉揽入怀中,低声道:“无事。只是朝中那些老家伙,冥顽不灵,不肯接受招安之策。”
“大人,”谢婉抬起头,眼中满是担忧,“婉儿觉得,招安一事,还需从长计议。刘太师等人野心勃勃,若是假意归顺,岂不……”
“婉儿,你放心,”林尘打断谢婉的话,语气温柔却坚定,“我心中自有分寸。招安,只是第一步……”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我要让刘太师等人,彻底臣服于我!”
几日后,皇帝召见林尘,屏退左右,只留孙太监一人侍立一旁。皇帝放下手中的奏折,看着林尘,缓缓开口说道:“林爱卿,关于招安一事……”
皇帝语气中带着几分犹豫和担忧,“朕并非完全反对你的计划,只是此事关系重大,不得不慎重啊。”他轻叹一声,“刘太师等人盘踞一方多年,势力不容小觑。若是招安不成,反而让他们有机可乘,后果不堪设想。”
林尘躬身道:“陛下明鉴,微臣对此也有所预料,因此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微臣保证,定会将一切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皇帝微微点头,沉吟片刻后说道:“既然如此,朕便信你一次。但你要记住,此事万万不可操之过急,务必确保万无一失!”
“微臣遵旨!”林尘心中一喜,他知道皇帝这番话,意味着他已经获得了初步的支持。
离开皇宫后,林尘立刻秘密召见了李将军。李将军是镇守边关的大将,为人正直忠义,深得皇帝信任,也是林尘少数可以完全信赖的人之一。
“李将军,陛下已经同意了招安计划,接下来就需要你的协助了。”林尘将一份详细的计划书递给李将军,上面清晰地列出了招安的条件、步骤以及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李将军仔细阅读着计划书,眉头微微皱起,“林大人,这招安条件不可谓不苛刻,刘太师等人真的会答应吗?”
林尘淡淡一笑,“他们没有别的选择。如今朝廷大军压境,他们已是穷途末路,除了接受招安,别无他法。”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当然,如果他们不识抬举,我们也不介意将他们彻底消灭!”
李将军点头表示理解,随后两人就招安的细节进行了详细的商议。他们制定了严格的监控措施,确保刘太师等人即使表面上接受招安,也无法再掀起任何风浪。
一切准备就绪,林尘派人前往刘太师军营,正式提出招安。几日后,刘太师派人送来回信,表面上答应了朝廷的条件,表示愿意接受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