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份怀疑,因为种种原因,后来成了导致突破自身困境、赶来救他的顾逸死亡的引线。
这段情节是小说的一个高潮,主角因为自己对顾逸的不信任导致了他的死亡,这件事推动了主角的成长,为后来主角的性格变得成熟稳重做了铺垫。
林竹没看过小说,只能是猜测。
按照题目的说法,顾逸在救下主角前的行为似乎是留白点,那么原著作者很有可能是将笔墨着重于主角知道顾逸真实身份时的种种描写了。
林竹的脑子短暂地卡了一下壳。
他不清楚小说中顾逸和主角所处的困境为何,这样的话,怎么“自行设计对白和情境并且把它自然地放进戏中”?
林竹微微偏了一下头,尽量摒除脑中因为自己没有阅读过原著而带来的茫然感。
“要考虑顾逸的人设……”
“对白讲究细致,不能加进去……”
“有什么是顾逸救人前一定会遇到的……”
“情境的设计感染力一定要强……”
“还不能让配角抢了主角的戏……”
“……”
林竹脑中风暴阵阵,一个又一个的注意点与可行方案不断地从脑袋犄角旮旯里蹦出,各式信息杂乱无章地堆挤在一处,又被林竹有条不紊地梳理、分类、筛选。
计时器上的分钟数字逼近两位数,林竹终于放下手中资料,轻吐一口气,开始了他的演绎——
“顾逸”胸膛上下剧烈起伏着,像是刚刚从远处狂奔而至。
他猛地刹住脚步,呼吸哽在喉口,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