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痕扯动嘴角,“他能有何疑惑?天下人皆知,醉城以商治国。在醉城,各国官员的地位本就远不如商人,此乃风俗。”
哦,这就是入乡随俗吧。钱易一个武官,在日月国是宝,可到了赤唐国,估计并不会比文官值钱,而到了醉城,自然不能比一个商人尊贵。
“对了,那个钱易又有什么来头?”这人看上去十分不起眼,却没想到竟是个深藏不露的角色。
古痕冷道:“他是镇国将军颇器重的忠武将军,正四品上的官职。他本是从四品下的归德中郎将。两年之内连升了三级,在日月国武官升迁的记录中可说是空前的第一人。”
“连升了三级?不还是四品吗?”对于官阶中细枝末节的东西,我丝毫没有概念,以前我就曾问过“大校与上校哪个军衔更高”的蠢问题。
古痕解释道:“在日月国内,兵部武官的官阶分外讲究。从一品是镇国将军;正二品为辅国将军;从二品为镇军将军;正三品上为冠军将军;正三品下为怀化将军;从三品上为云麾将军;从三品下为归德将军;正四品上为忠武将军;正四品下为壮武将军;从四品上为宣威将军;从四品下为归德中郎将……”
“这么复杂?”古痕一口气说完,我已经听得目瞪口呆了。
古痕眼睑轻掀,“你们赤唐国文官的官阶制度也不比这简单。”
我无奈的翻了个白眼,我哪里知道赤唐国的文官官阶制度是什么样子?我是九公主,可不是九丞相,哪有心思研究那个?
看着古痕优雅的吸了口清茶,我问出了心中的另一个疑问,“为何当初日月国的先皇只封了御命大臣,而不让皇太后临朝称制?”中国历史上,许多王朝幼帝登基时都采用了皇太后临朝称制。比较有名的是公元前一百九十五年,西汉刘邦死后,立惠帝,尊吕后为皇太后,惠帝仁弱,吕后掌政,到了公元前一百八十八年,惠帝崩,立少帝,吕后便临朝称制八年。
最有名的要数唐朝的武则天,她在称帝之前,她儿子李显继位为中宗时也曾临朝称制。而到了清朝的慈禧太后时,其垂帘听政更是家喻户晓,正说,戏说,版本也颇为繁多。
皇太后临朝称制,一般会出现几种可能的情况。
一是皇太后自身颇有才能,可以有效地掌控朝政,但其并不贪恋皇权,在幼君成年后可顺利完成皇权过渡。
二是皇太后有杰出才能也有野心,这种情形下,外戚的势力会迅速膨胀,太后专权,将会威胁皇权,致使幼君成年后,亲政极为困难或是亲政后依然受到太后意旨的左右,无法独立掌控皇权。
三是皇太后资质平庸但没野心,太后因无法控制朝政将会依托有为的大臣处理政务,外戚势力与大臣势力相互牵制,双方都无法影响到朝政,幼君成年后可以顺利地完成皇权交替。
四是皇太后资质平庸且有野心,此时,太后既想控制朝政,却又没有足够的能力控制,就会过分倚仗外戚势力的帮助,导致外戚专权,引起统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