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澈夹在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之间,左右为难,只盼二人能以大唐江山为重,放下嫌隙。然而,朝堂之上的局势愈发紧张,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矛盾日益激化,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这日,太平公主在府中召集亲信谋士,商议对策。大厅内气氛凝重,众人围坐在一起,面面相觑。太平公主眉头紧锁,眼中满是忧虑:“如今隆基对我步步紧逼,朝堂之上局势愈发复杂,诸位可有良策?”
一位谋士起身说道:“公主,如今之计,唯有先下手为强。我们可集结府中兵力,发动政变,控制朝堂,以绝后患。”
太平公主心中一动,却又有些犹豫:“此举风险极大,若是失败,我们都将万劫不复。况且,林郎一直劝我以大局为重,我实在不想与隆基兵戎相见。”
另一位谋士沉思片刻后说道:“公主,林将军所言虽有道理,但如今局势危急,我们若不采取行动,恐怕会被隆基抢先一步。依我之见,我们可暗中联络朝中支持我们的大臣,同时拉拢一些军队,做好充分准备,再寻机而动。”
太平公主微微点头,心中已有了计较:“就依你所言。你们即刻去联络各方势力,务必小心行事,不可打草惊蛇。”
与此同时,李隆基也在宫中与亲信商议应对太平公主之策。他深知太平公主在朝中势力庞大,若不尽快解决,自己的皇位将难以稳固。“如今太平公主野心勃勃,妄图掌控朝政,诸位有何良策?”李隆基目光坚定地扫视着众人。
一位大臣上前说道:“陛下,太平公主势力庞大,我们不可轻敌。但如今她在朝中树敌颇多,我们可利用这一点,联合其他大臣,孤立她。同时,加强宫中守卫,以防她发动政变。”
李隆基沉思片刻后说道:“此计虽好,但恐怕难以彻底解决问题。我听闻钟绍京对我忠心耿耿,且此人足智多谋,手中又掌握着一定的兵力,或许可让他助我们一臂之力。”
于是,李隆基秘密召见钟绍京,向他说明了当前的局势,并委以重任:“钟卿,如今太平公主意图谋反,危及朕的皇位,朕命你率领禁军,密切关注她的动向,一旦有异动,立刻采取行动。”
钟绍京领命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为陛下铲除太平公主这一隐患。”
数日后,太平公主得知李隆基已有所防备,心中大怒:“李隆基这小子,竟敢如此对我!看来我不能再坐以待毙了。”她决定加快行动步伐,秘密集结兵力,准备发动政变。
林澈得知太平公主的计划后,心急如焚。他深知这场政变一旦爆发,必将血流成河,大唐江山也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他连忙赶到公主府,试图劝说太平公主放弃计划。
“公主,不可冲动!如今朝堂局势虽紧张,但我们还有其他办法,何必非要发动政变,让百姓生灵涂炭呢?”林澈焦急地说道。
太平公主看着林澈,眼中满是无奈:“林郎,我也不想如此,但如今隆基步步紧逼,我若不采取行动,恐怕性命难保。而且,我辛辛苦苦为大唐付出这么多,怎能眼睁睁地看着隆基将我置于死地?”
林澈紧紧握住太平公主的手,说道:“公主,我们可以与隆基坐下来好好谈谈,化解彼此的矛盾。我相信,只要我们以大唐江山为重,他会理解我们的。”
太平公主却摇了摇头:“林郎,你太天真了。隆基野心勃勃,他怎会轻易放过我?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林澈见劝说无果,心中十分痛苦。他知道,自己必须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间做出选择,可无论选择哪一方,都将伤害到另一方。“公主,若你执意发动政变,我只能站在隆基这一边。我不能看着大唐陷入内乱,百姓受苦。”林澈眼中含泪,艰难地说道。
太平公主闻言,如遭雷击,她难以置信地看着林澈:“林郎,你……你竟然要背叛我?”
林澈痛苦地说道:“公主,我从未想过背叛你。但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你走上这条不归路。我希望你能为大唐的百姓着想,放弃政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