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五年科举,三年模拟

洪武位面

应天皇宫的大殿内,朱元璋紧盯着天幕中朱由检改良活字印刷术的画面,脸上先是浮现出惊讶之色,随后转为满满的欣慰,忍不住放声大笑:“这朱由检,可真有他的!朕当年打下这大明江山,就盼着后世子孙能把国家治理得越来越好,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改良活字印刷术,让更多人能读书识字,这可是开民智、利千秋的大好事!”

刘伯温捋着胡须,眼中满是赞赏:“陛下,朱由检此举,实乃高瞻远瞩。知识得以广泛传播,百姓开化,国家根基便更加稳固。这不仅是文化的进步,更是治国理政的英明决策。”

徐达挠了挠头,咧嘴笑道:“俺是个大老粗,不懂那些文绉绉的道理。但俺知道,让老百姓都能读书,那肯定是好事。这朱由检,干得漂亮!俺就想知道,这活字印刷术难不难学,俺也想让麾下的将士们多识些字。”

常遇春在一旁点头附和:“是啊,陛下。俺觉得这活字印刷术要是能在军中推广,将士们能读兵书、学谋略,那战斗力不得蹭蹭往上涨!俺想派些人去学学,陛下您看行不?”

朱元璋微微颔首,思索片刻后说:“这事儿可行。传朕旨意,让军中挑选些机灵的小伙子,去跟朱由检那儿的工匠们学学这活字印刷术。学好了回来,不光能印兵书,还能印些教导士兵的册子,让大伙都长点见识。”

刘伯温连忙接话:“陛下圣明。不过学习印刷术,还需与朱由检沟通妥当,派去的人要严守规矩,切不可泄露机密,坏了这利国利民的好事。”

永乐位面

紫禁城奉天殿,朱棣来回踱步,看着天幕中活字印刷术带来的种种变化,脸上满是兴奋:“好!这才是我老朱家的子孙!这活字印刷术改良得好,不仅让我大明百姓受益,要是传到海外,那更是宣扬我大明国威的好机会!”

郑和双手交叠放在身前,微微欠身:“陛下,此乃上天庇佑大明,降下如此利民的创举。若能将活字印刷术传播到海外诸国,不仅能促进文化交流,还能让我大明的科技和文化影响力远播四方。”

解缙兴奋得手舞足蹈:“陛下,这活字印刷术,简直是天赐良机!咱们可以组织文人墨客,编写关于活字印刷术的书籍,详细记录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传播到海外,让万国都知晓我大明的智慧。”

姚广孝沉思片刻,缓缓说道:“陛下,学习活字印刷术,可先选派朝中官员和宫中工匠前往学习,学成归来后,再在国内各地开设印刷工坊,培养更多的人才。同时,要加强对技术的保护,防止被他国恶意利用。”

朱棣听后,连连点头:“就按你们说的办。传朕旨意,挑选一批官员和工匠,尽快启程去学习活字印刷术。学成后,朕要让这技术在我大明遍地开花,还要传播到海外,让天下人都见识我大明的强大!”

宣德位面

御花园中,朱瞻基惊讶地瞪大了眼睛,看着天幕里活字印刷术给社会带来的繁荣景象,不禁感叹:“这朱由检,太了不起了!朕一直想着如何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他这活字印刷术可算是帮了大忙。这不仅是文化的传播,更是我大明繁荣昌盛的象征。”

杨士奇捋着胡须,缓缓说道:“陛下,朱由检此举,展现了非凡的治国才能。知识的普及,能让百姓更加明理守法,社会更加和谐稳定。这活字印刷术,实乃国之重宝。”

于谦神色激动,拱手说道:“陛下,这活字印刷术对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它能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臣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学习活字印刷术,让更多的人掌握这门技术,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朱瞻基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朕决定,在各地的官学和书院开设活字印刷术课程,选派专人去学习,回来后教授学生。同时,鼓励民间开办印刷工坊,让这门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百姓。”

杨士奇点头称是:“陛下圣明。在推广过程中,可设立奖励机制,对在活字印刷术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大家的积极性。”

嘉靖位面

西苑宫殿内,朱厚熜微微颔首,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这朱由检,还真有点本事。这活字印刷术改良得不错,百姓能读书识字,对朝廷的认同感也会增强,我大明的统治就能更加稳固。”

严嵩眯着眼睛,满脸谄媚:“陛下圣明,这都是陛下洪福齐天,才有朱由检这样的贤君为百姓谋福祉。这活字印刷术的学习和推广,可得好好安排,让天下百姓都能感受到陛下的恩泽。”

戚继光一脸兴奋,握紧拳头:“好!有了这活字印刷术,俺就能印些练兵的手册,让士兵们更好地学习战术。俺想派些军中的识字兵去学习,陛下您看行不行?”

徐阶思索片刻,说道:“陛下,学习活字印刷术,可先在军中试点,然后再推广到民间。同时,要加强对印刷内容的审查,确保传播的都是有利于国家和百姓的知识。”

朱厚熜听后,挥了挥手:“就这么办。严嵩,你负责协调各方,安排人员去学习活字印刷术;戚继光,你先在军中做好试点工作;徐阶,你盯着印刷内容的审查,不得有误。”

隆庆位面

乾清宫内,朱载坖满脸惊喜,连连鼓掌:“这朱由检,智谋过人!这活字印刷术的改良,对我大明的发展意义非凡。不仅促进了文化的繁荣,还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咱们得赶紧组织人去学习,让这技术发挥更大的作用。”